贫家子的科举路(323)

作者:小桂花婆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说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三年一次的机会,要是因为风寒而耽搁了举试,岂不太可惜了。

等到了贡院门口时,已有好些考生排队进场了。

先前就听老师说过,今年参加会试的人数是历年之最,共有五千多人。

所以为了避免人数太多出现拥挤,此次会试的进贡院方式改为分批入内,每批次之间相隔一个时辰。

林远秋他们的进场时间是亥时正。在这个点进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在明日开考之前,他们在考场里最起码能睡上三、四个时辰。

会试的搜检比院试和乡试还要严格一些。

就拿带进考场的芙蓉糕来说吧,乡试那会儿搜检差役至多用刀给你切成小块。

可会试呢,林远秋看着已差不多切成碎末的糕点有些无奈,这样子到时自己怕只能用手捧着吃了。

唉,早知道就带把木勺在考篮里了。

轮到脱衣检查时,林远秋动作迅速,很快就把衣服都脱了下来,反正伸头缩头都是一刀,还不如动作快点免得着凉。

说实话,这样的搜身的确有些难为人,可反过来一想,也只有这样的搜检仔细,才能保证举试的公平公正。

等一一检查过都没问题后,搜子就把衣衫和考篮递还给了林远秋。

后头还有人等着,自然由不得你磨叽。林远秋只来得及把衣衫鞋袜套上,带路的兵卫就自顾自往前去了,林远秋忙快步跟上。

许是对乡试的臭号实在太过印象深刻,跟着兵卫一路走来时,林远秋都是提着心的,深怕会在茅房边上停了下来。

可很快林远秋就想起,这次会试并不存在什么臭号,因为马桶都是放在每个号舍里头的。

想到这里,林远秋忍不住想笑,他这是被臭号吓得紧张过头了。

与以往只有三年墙不同,这次的号房是配了门的。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挡风,且号房也要稍微大上一些。缺点就是一定要小心火烛,不然后果不敢想象。

等林远秋进入号房后,兵卫就把门锁上离开了。

此时屋里一片漆黑,林远秋从考篮里摸出火镰和蜡烛,很快把蜡烛点燃了。

等适应光亮后,林远秋就拿抹布擦去木板上的灰尘,屋里共有两块木板,一块当桌子用,另一块则当床。林远秋看了看“床”的长度,自己这身高,只能曲着睡了。

现下这个季节,蛇鼠虫蚁想来是没有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林远秋还是拿起蜡烛照了照四个角落。

等做完这一切后,差不多又过去了一刻多钟。

虽知道这会儿自己肯定难以入睡,不过林远秋还是吹灭蜡烛和衣躺到了床上,接下去可有一场“硬仗”要打,不保持好充沛的精力肯定不行。

不知过了多久,等林远秋再睁开眼睛时,已有亮光从小木窗外透了进来。

接着便有一阵窸窸窣窣声响起,林远秋转头,正好瞧见兵卫把两个碗从木窗处放了进来。一只碗里是四个拳头大小的包子,而另一只碗里,则装着半碗稀粥。

包子和稀粥都冒着热气,想来是出锅没多久的。

从昨晚到现在已过去六、七个时辰,林远秋的肚子早就饿了。

号舍里虽有清水放着,不过也只是小小的一桶,而接下来可有三天的时间呢,想做到每日都能洗漱基本不太可能。

是以林远秋只倒了水洗手和漱口,然后吃起早饭来。

与先前的几次举试一样,这次林远秋依旧只吃了个半饱,人在饥饿的状态下更加清醒,大脑运作的效率才会更高,所以吃了两个包子后,林远秋就没再吃了。

不多会儿,第一场的题卷发了下来。林远秋数了数,共有十七张来着,这样的答题量可不算少了。

随着辰时一刻的锣鼓声响,甲寅年会试正式开始。

……

第138章 会试(二)

号舍角落里有炭盆摆着,是陶制的。

在磨墨之前,林远秋就往里面加了木炭把它给点上了。号舍里有官府给每位考生备好的两斤木炭,而这些费用与会试期间的伙食一样,都是在参试报名时就已交给衙门了。

只不过林远秋并未使用号舍里的木炭,周子旭和陈玉堂他们是参加过一回会试的,自然清楚衙门给备的木炭情况,不但烟大,还不耐用,一大把木炭点不了一会儿,就很快过火全熄了。

所以林远秋在准备考具时,特地另外买了炭。他买的是时下最好的银骨炭,这种炭颜色如同白霜,无烟难燃,不易熄,一斤顶的得过普通黑炭六斤,点上它后,就不用

频繁往炭盆里加木炭了。只不过银骨炭的价钱可不便宜,林远秋买了一斤,花了二两银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