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现在,自己虽然做出这么一个“砚台”出来,可也只能搁在家里用用,要是让狗子带去族学的话,不说用起来方不方便,会被其他娃儿笑话是肯定的。
所以,他还得想想旁的法子才行。
要不再去趟镇上?
想到何老爷家的喜钱和布施的白面馒头,林三柱有些心动。
临近年关,娶妻嫁女的多了起来,这样的大喜事,肯定有像何老爷这种喜欢往外撒喜钱的人家,自己要是去的话,说不定又能抢个二、三十文到手。
且这样的好事,若是一天能碰到五六七八回的,那自家狗子的砚台不就有着落了吗。
林三柱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遂决定明日就去镇上看看。
……
快到饭点的时候,冯氏回来了,脚步声轻快,可见今日与人八卦的挺开心的。
吴氏并没给儿媳分家务,所以做饭的事都是妯娌三人一起。
见大嫂二嫂已开始揉面捏窝头,冯氏忙坐到灶膛前,拿起柴禾,点火烧水了。
“大嫂二嫂,你们晓得吗,咱们村的桂小子说上媳妇了,是张媒婆给说的姑娘,就新弯村的,听说光谢媒钱就给了二十文呢,我跟你们说哈……”
冯氏坐下后就是一顿巴拉巴拉。
林远枫翻年十五,林远松翻年十四,所以,周氏和刘氏自然对说亲娶媳妇的话题感兴趣,于是,妯娌三人你靠着我,我依着你,都窝在灶膛边上,边烘火边聊起八卦来。
等吴氏来到厨房准备喊儿媳开饭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盖帘上七八个窝头,揉了一半的黑面团在菜板上放着,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热气,而她的三个好儿媳,正你一言我一语,聊得欢快极了。
吴氏“啊哼”一声,周氏三人立马作鸟兽散,紧接着,烧火的烧火,切馒头的切馒头,捏窝头的继续捏窝头,好一副火热的做晚饭场景。
吴氏四处找着扫把,准备好好给她们来上几下,特别是冯氏,自打冯氏娶进门后,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都被她给带歪了。
林远枫眼尖,拿起竹扫把就往后院跑,“奶,孙儿去扫一扫后院!”
吴氏仰头,天都黑了,扫个屁的后院啊!
……
因想着还要去镇上的事,所以天才蒙蒙亮,林三柱就穿衣起床了。
听到屋外的动静,老林头只以为又是小孙子,心里正纳闷旬假不是还有一日吗,起这么早干嘛?
没等老林头推窗去看,就听门外传来三儿子的声音,“爹,儿子想去一趟镇上。”
吴氏忙拉开了房门,“大冷天的,你去镇上做啥?”
“不做啥,儿子就想去逛一逛!”林三柱边说边去开院门。
好好的有啥好逛的,老三怕是老毛病又犯了吧,唉,这才好了几天啊。
吴氏有些心烦,可想到三儿子还空着肚子呢,忙转回打开炕柜,摸出两个铜板后,就快步追了出去。
老林头一口一口吸着旱烟。
自己生的娃,他自己知道,老三准又想着抢喜钱的美事呢。
这是抢了一回喜钱觉得天天都有喜钱抢了。
老林头摇头,心想让老三去碰碰灰也好,省得每天都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
第14章 来都来了
村里有去镇上的牛车,卯时就会在村口老槐树下候着,只要花上两文钱,就能坐个来回。
赶车的也是林氏族人,三十来岁,叫林冬,跟林三柱他们隔了好几房,算是远房堂兄弟了。
乡下人,买油买盐的几个活钱,全靠卖些鸡蛋和地里的产出得来,是以,除了下雨下雪,村里基本每日都有往镇上去的人。
今日林三柱出门早,到了村口时,牛车上也才四五个人坐着。
林冬正在给牛喂水,许是天太冷的缘故,这几日老牛胃口不大好,给它喂些盐巴水,好长长它的食量。
见林三柱过来,林冬笑着招呼,“三柱哥去镇上啊?”
“对啊,上镇上看看去。”
林三柱边说边摸了摸厚实的牛背,眼里自是说不出的羡慕,这可是农忙能下地干活,农闲又能挣银钱的宝贝。
要是他家也能有这么一头牛,挣不挣银子的两说,最起码家里那十几亩水田,就不用一大家子辛苦抡锄头挖了。
可惜一头水牛至少十两银子往上,林三柱觉得,自家怕是这辈子都难买上一头。
所以羡慕也没用,眼下自己还是把砚台的事先解决了才是正经。
这样想着,林三柱也没耽搁,和林冬挥手告辞后,就继续赶路了。
牛车上,林全河跟张氏坐在挡风板的后头,大冷天的,夫妻俩都用厚布巾捂住了口鼻,也正因为如此,刚刚林三柱从他俩身边经过时,才没认出大堂哥和大堂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