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231)

作者:小桂花婆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看着桌上放着的田契、房契,还有银两,以及布匹绸缎啥的,老林头只觉的头疼。想了想,还是让吴氏先收了起来,再过几日远秋就该回来了,到时看他怎么安排吧。

……

按照帖子上的注明,凡参加鹿鸣宴的举子,须得统一着服,也就是青色圆领袍,这是举人的规制。

时间太过仓促,临时做肯定不太可能。好在郡城就有好几家卖举人袍的衣坊,直接去那儿买就成。

除了林远秋和周子旭,这次府学还有两名学子中了榜,一个是陈玉堂,另一个叫刘青安。

同窗加上同年,相互之间自然多了走动。这两日,几人时常会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买衣服也是四人结伴一起去的。

原本以为举人袍只有一种,可等林远秋几人到了衣坊,发现虽都是青色圆领长袍,可单在布料上,就分了七、八种。

布料不同价格自然也不同,等问清价格后,林远秋直接挑了件最“实惠”的细棉布料子。

说是实惠,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这件不起眼的细棉布圆领长袍,也花了林远秋三两银子,而稍微贵一些的料子做的,那就得五两银子往上了。

不是舍不得买贵的,而是压根没有必要。钱太难挣,他还是省着点花的好。

何况林远秋又不是傻子,像这种明显趁机抬价的行为,他还是知道的。

林远秋心想,这些衣坊跟衙门肯定有着联系吧,不然衙门也不会在帖子上,特地注明要穿着举人袍去赴鹿鸣宴了。

见林远秋挑了细棉布的料子,周子旭也跟着选了件同样的。

而陈玉堂和刘青安,也毫不犹豫买了细棉布的,他俩这次来郡城,身上带的银子本就不多,自然能省则省了。

何况三两银子一件的衣衫,可一点都不便宜。

……

作为本次乡试的解元,今日开席的鹿鸣诗,自然由丁德进领着几十位新科举子唱了。

而林远秋和周子旭,也总算看到了这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解元郎了。

看着岁数要比他和周子旭略大上一些,中等身量,身上穿着的,正是与他们一样的青色圆领长袍,可林远秋知道,对方的这件,可比他们身上的要贵多了。

除了这些,留给林远秋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对方眼中的疏离了。

……

第99章 鹿鸣宴(二)

见此情形,原本也想与人攀谈几句的林远秋,就歇了上前的心思。

对于解元不愿意多搭理人的举动,林远秋并没觉得有可指摘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子,特别像这种成绩优异之人,有自己的孤傲也很正常。

林远秋记得前世读高中时,班里的学霸就是这样的,每天独来独往,平时话也不多,一门心思全都用在了学习上。

所以等碰了壁的周子旭,还有陈玉堂他们回来时,林远秋正想说大约人家的性子就是如此,却听一旁的刘青安轻声说道,“许是以为咱们因着他的家世才特意逢迎与他吧。”

家世?

林远秋不解,难道丁解元家世不俗?

周子旭也是一脸的纳闷,他和林兄也还是前不久才得知丁德进是乌静先生学生的事,至于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刘青安和陈玉堂也没隐瞒,等宴席结束回到客栈后,两人就把丁德进祖父是大理寺卿,父亲是庆州知府的事说了。

还有,丁家祖籍就在郡府,因朝中有明文,即便祖父或父亲在京中为官,其子弟也必须返回原籍参加科考,这也是丁德进家住在京城,却要来这边考乡试的缘故。

而周子旭,在听到对方的家世后,忍不住吐了吐舌头。

凡举试之人,对官员的品阶和职务自是一清二楚的。

大理寺卿,正三品京官,掌刑狱案件审理。而庆州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正四品官员。

所以,人家丁德进可是妥妥的官家子弟,并且他祖父和父亲的官职还不低。

林远秋终于明白,今晚席宴上,为何会有不少围着丁德进套近乎的举子了。

官宦之家,且还是大儒乌静先生的学生,这么好的结交对象,对有志仕途的举子们来说,自然不愿错过了。

说完了丁德进,陈玉堂和刘青安,顺带又说了乌静先生其他几个学生的情况。

两人之所以会知道的这么清楚,还是这些年对乌静先生一直都有关注的缘故。

至于为何关注,虽陈玉堂和刘青安没说,可想到三年前乌静先生来府学时众学子的“疯狂”,林远秋多少也能猜出些原因来,想来除了对乌静先生的仰慕,大概率还是对名师的渴望吧。

林远秋摇头,对于拜名儒为师的事,他早就不存任何幻想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