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求您,把我烧了吧,烧得干净些。”
他为宋彧做事,对宋彧忠心耿耿却落个凄惨下场。
可他直到死,眼中也没有一点点怨意。
然而宋彧却没什么大的反应,他只淡淡扫了钱子安一眼,从钱子安身边走过,对明一道:“烧了吧。”
其他什么也没说。
和颂知道宋彧将钱子安接回府,心中不安,急急忙忙上府想要同宋彧解释。
出乎她意料的,宋彧仿佛一点也不在意钱子安的死,他温和笑道:
“一卑贱之人罢了,能叫郡主消气就好,你若还不能消气,便将他挫骨扬灰好了。”
那一瞬间,和颂突然如坠冰窟,一种古怪的寒意涌上心头。
她忙道:“不、不必了。”
只是她再看宋彧那张脸时,又不由心跳快了些,驱散了心中冷意,面上也带了红晕。】
如今想到这段情节,崔晚棠都还觉得有些气愤与难过。
她也没想到,会在此处又遇见钱子安。
宋彧见崔晚棠方才似乎是有瞬间的恍惚,蹙了下眉才道:
“乍然相见,不知如何面对,且我也需知他近况才是。”
他让明一先去查了钱子安,不怪他谨慎,得遇故人虽叫人心生欢喜,但他们都已非幼时不知事的年纪。
缘分既能天注定,也能人设计。
更何况,出了他大哥一事,让他对在清河县接触的人都有了丝防备,即使当时的钱子安还只是个小孩子。
崔晚棠点了点头,是该如此,谨慎些总是没错的。
说起来,按原书发展,宋彧定不是同她一道在锦南府碰见的钱子安,毕竟他们此次进京的时间,走水路和下码头闲逛都是她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可他们却在崔晚棠的主观引导下遇见了。
所以,宋彧和钱子安当真是注定的缘分。
这一次,这个可怜人应该不会重蹈原书覆辙吧。
明一的动作还是很快的,第二日一早,便有信鸽接连送了信来。
其中关于钱子安这些年的生活都说了个明白。
崔晚棠看向又在船头发呆的钱子安,不由产生了同情,真是个可怜娃子。
若是没有宋彧买画的钱,他现在还没法赴京赶考。
钱子安被他舅舅接走后,日子过得并不好,他舅舅实际上是入赘给人家的,他幼时舅舅接济他娘的银子都是舅舅私藏的。
钱子安被接到舅舅家后,日子过得并不好。
他的舅母动辄打骂羞辱他,等到他好不容易考了秀才日子过得好些,舅舅却得病走了,让他连孝敬的机会都没有。
第122章 不差钱的小富婆
消息上说,这钱子安乡试也是得了名次的,虽说名次低了,好歹也是能进京参加春闱了。
不过乡试过后,他舅母又叫他娶自家表妹,然而他表妹心有所属,求他离开。
钱子安没法子,便从舅母家逃了出来,决定攒钱进京赶考碰碰运气。
崔晚棠大胆猜测,按钱子安这攒钱速度,书里钱子安赶到京城时,大概春闱都结束了,之后才遇到的原书宋彧。
不想这次倒是提前遇见了。
明一道:“钱公子和船老大买的一层货仓里的座,上船时匆忙,也没带干粮,因此和船老大订了一日一餐,公子可要去请他来?”
这艘商船去到京城的价格并不便宜。
崔晚棠他们订的是好的房间外加一日三餐,整个路程下来,一人都要花费近二十两银子。
而锦南府到京城还有半个月水程,就算钱子安省着花了,估摸着也要用好几两。
按眼下的消息来看,这家伙可能只是脑子一热就上了船,等到了京城可能住的地方都没有。
京城里寸土寸金,等到了那里也还有快两个月才开考,一直到考完试结果出来就又是近两月,他手上的银子怕是根本不够吃穿住行。
怪不得这两日都坐在船头发呆呢。
到底是幼时叫宋彧一声哥的,宋彧自然是点头,让明一请钱子安去二层的餐食区吃饭。
崔晚棠也让明三去找船老大约一桌好菜。
钱子安见到明一时又尴尬又忐忑。
尴尬得是他当然知道他的画不值钱。
不过当时因为被前一位客人喷了个狗血淋头,因此心里不舒服带了点脾气。
他知道自己的画卖不出去了,所以明一问画价时,他就随口说了声十两想打发人走,鬼知道天上就掉馅饼了。
等他迷迷糊糊收完钱才反应过来自己坑人了,然而人潮拥挤,明一也不见了踪影。
忐忑的是,这下在船上又遇见,不由想着明一莫不是来找他算账的……
“那个,这位小哥,我,我这手上还有银子,要不退给你家公子?就,就不用再见面了吧?”钱子安小心翼翼问道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