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吴山两口子来了府上,杨兮见吴山整理了头发,看得有些久,李氏道:“我给整理的,本来回村就该过来,弟妹也能想到大通铺的环境,我在家里好好给当家的收拾一番,这才敢带他过来。”
杨兮秒懂,这是染上了虱子,“环境如此,也是没办法。”
李氏自己是利索干净人,当初在京城难民区,他们一家子都没染上虱子,她自己就受不了,如果不是不能剃头,她都想给当家的剃头,一个铜板掰成半花的人,一点都不心疼买药粉的铜板,直到再也没有虱子,她才放过当家的。
吴山不自然的摸着鼻子,他的衣服现在还泡着,洒了不少药粉,媳妇说让他自己洗。
杨兮打量吴山,对李氏道:“大哥没遭大罪,嫂子该高兴。”
李氏的确高兴,眉开眼笑的道谢,“这多亏了先生。”
杨兮对吴家真诚,“我们两家关系亲厚,再说谢谢就见外了。”
李氏今日来不仅登门感谢,还有正事,“最近竹笋长的快,现在当家的回来,我们想多挖些竹笋,我想多晒一些竹笋,弟妹需要干竹笋吗?需要我就多晒一些。”
杨兮,“要的,嫂子留下自家吃的,剩下的给我送过来,我都要了。”
“弟妹,干竹笋可不少。”
杨兮道:“我们家人多吃的多。”
买吴家的干笋,自家够吃了,她不用买其他人家的干笋。
杨兮想到叶顺,叶顺已经去当账房,吴山没回来,她没单独和李氏说,现在正好说一声,“叶顺当货郎会算账,他当账房能盯着买卖,因为他合适,所以才让他当的账房。”
木匠想糊弄叶顺太难了,叶顺对买卖的伎俩熟悉,叶顺看着木匠们十分老实,最近杨三不在家,叶顺回来会过来说每日买卖如何。
杨兮心里有账本,一个月分一次红利,两成利能分二十两,可见最近卖的多火,又感慨向县富裕。
吴山回来就听说了,“我明白。”
他们家都不是做买卖的人,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叶顺最合适,不过有些羡慕叶顺这么快就得到周家的重用。
吴山两口子坐了一会就回家了。
转眼到了考童生试,周钰和杨三没回来,周炳与柳里正长孙一起去的县城,周小弟和柳里正送两人过去的。
村子里考县试的有八人,二百多户的村子,读书人的比例很高了。
钟衍最近没少在村子转悠,已经将村子摸透,“不是所有村子都如上河村,上河村地理位置好,百年没大灾多代积累家底,读书人才多了起来,下河村就差了许多,村子里只有一个秀才。”
杨兮,“读书比例也很高了。”
北方有多少村子一个童生都没有呢,更不用提秀才!
钟衍背着手站着,“哎,希望考上秀才,新的朝代会承认他们。”
杨兮挑眉,“您不看好江王?”
钟衍似笑非笑,“你看好他?”
杨兮摇头,“我不看好他。”
虽然江王势力大,可一旦天下大乱,推翻的就是江王势力,江王抗的住还有未来,抗不住没有好下场,她是不希望江王赢的。
钟衍,“未来如何言之尚早,不急,不急,现在还不明朗,等乱民入京就能清晰一些了。”
杨兮叹气到时候势必各路势力占地割据,大乱起谁不想逐鹿最高权力?
县试考完,周钰和杨三也没回来,县试结果出来,周炳考了第二,柳里正的长孙第五,成绩都不错。
只有周炳郁闷,“我以为能取头名。”
周小弟,“还是你马虎了。”
“我才没马虎。”
杨兮,“吃饭。”
二人不聊了,老实吃饭,杨兮对名次不纠结,她一直清楚人外有人的道理!
.
第一百零一章 争斗与算计
又过了两日,周钰和杨三才风尘仆仆的回来,二人瘦了不少,为了赶路没怎么休息,两人十分疲惫。
两人回来洗漱吃了饭就睡了,都没多说几句话,等醒了已经是第二日早上。
周钰睁开眼睛就闻到了饭菜香味,见炕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忙坐起身。
杨兮端着汤进来,“我算着你快醒了,赶紧去洗漱回来吃饭。”
周钰缓了一会神,“你们吃完了?”
“吃完了。”
周钰下地洗漱,回来也没梳头发,披着头发拿碗吃饭,“还是家里的饭菜香。”
杨兮心疼,“这一路辛苦了。”
周钰喝了一碗汤,吃饭的速度才慢下来,“本来早该回来,义州出了事,我和杨三才耽搁了几日。”
杨兮心提了起来,“出了什么事?”
周钰眉头皱着,“你可还记得杨三几个在义州被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