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胡勒赤那还真不敢与杨曦轩撕破脸,他还需要杨曦轩的粮食。
旱情一直持续到秋日中旬,老天爷没断了草原的生路,天空终于下起了大雨,半个月的时间,连续下了五场大雨。
草原泥土里的种子复苏,已经冒出了绿芽,还好气温没下降形成大雪,老天给草原缓了一口气。
华国这边东北的秋收已经结束,粮食的种子是筛选的粮种,只要长成玉米都有收获,虽然亩产达不到南方的一半,对于北方而言已经不错了。
粮食晒干储存,玉米杆卖给了养羊的牧场,玉米根挖回家里当柴火,百姓每日都歌颂杨曦轩这个皇帝。
现在东北百姓不仅采山货还挖野菜腌制,冬日府衙出银钱收购,只要没偷工减料府衙都收。
云州是府衙开的干货作坊,其他的州由一些商贾开设,为了方便运输加快了对主干路的修缮。
京城,今年杨兮夫妻在京城过冬,周钰时不时去学院教一节课,京城前不久得了一笔不小的户部拨款,现在京城财政富裕,京城内的商贾再次龟缩了起来。
这日周钰从学堂回来,他的神色并不好看,杨兮瞧了瞧,“谁惹你生气了?”
周钰手里拿着一篇文章,“你看看这篇文章。”
杨兮疑惑的拿过来一看,“写的很好啊!”
周钰哼了一声,“周子耑的情况我也了解,这篇文章可不是他能想到的。”
(本章完)
第八百一十九章 学生
杨兮对周家来的子弟多有关注,加之时常听周钰说他们的情况,她对周子耑的妻子等人也多有了解,周子耑夫妻是领头羊,他的妻子不像周子耑说的普通女子。
杨兮又看了一眼文章,“他妻子的主意?”
周钰目光从文章上移开眼不见心不烦,“如果真是他妻子的主意,不管是不是主动拿来用,我都不会再培养周子耑。”
杨兮说出自己的猜测,“这篇文章的格局不小,到底是不是周子耑妻子的主意,还需要去证实。”
周钰沉思片刻,“周家进京的几个子弟我都了解,他们的文章周子耑的最出彩,不过的确全是猜测,你要亲自去见一见周子耑的娘子吗?”
杨兮摇头,“不急。”
周氏一族女眷来到京城十分安分,从不会借机接近她,她要看看她们能忍多久。
周钰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进入秋日能明显感觉时间的变化,京城内树叶飘落,一场秋雨过后明显感觉冬日的临近。
杨兮和周钰特意去欣赏了火红的枫叶,还亲自捡了不少枫叶回来制造书签。
京城不少铺子终于在冬日来临前重新开业,杨兮还看到几家干果铺子,炒干果的手法杨兮熟啊,一看就是子恒建造的作坊制作出来的。
同一时间胶州,杨曦轩接到附近小国的国书,国书上请求华国允许学生来华学习。
杨曦轩听着众位大臣的讨论声,李咏言等人坚持不能让外国人来学习。
另一部分大臣骄傲华国乃泱泱大国,该有广阔的心胸,一些文臣激动极了,这说明小国认可华国的教育。
杨曦轩脸上面无表情,感觉到他的情绪,太子抬起头眼里尽是关心。
杨曦轩捏了捏儿子的脸,他的眼底有了笑意,长子还小脸上全是婴儿肥坐在他怀里肉乎乎的,每次抱儿子他心情就会好许多,这就是姐夫说的解压了。
大臣们争论许久才惊觉皇上一直没吭声,众人纷纷从上头的情绪中冷静,小心翼翼的偷看皇上的表情,见皇上正逗着太子,众人心里咯噔一下,所有大臣瞬间安静了。
杨曦轩注意到了,嘴角挂着笑,“怎么不继续了?”
李咏言咽了下口水,自从建国后,他宁愿见到皇上冷脸也不愿意见到皇上微笑,每次见到皇上微笑他后背就发凉。
杨曦轩见无人应答,他才继续开口,“往前数几朝都有记载小国派学生来中原学习。”
一些支持的文臣心里一喜,皇上是支持他们的。
然杨曦轩的话音一转,“朕与胡勒赤那签订三年和平契书,朕并没有同意他送人入学堂的请求。”
李咏言等反对派脸上轻松了,对啊,他们同意小国的请求草原也会得寸进尺,现在皇上正防着草原呢!
杨曦轩又道:“不过,各国想送学生来学习,怎么收学生怎么考试朝廷说的算。”
明琛悟了,皇上的意思想入学院需要通过朝廷的考核,考核的内容朝廷定,想要考出好成绩就要努力学习要考的内容,这也算是文化传播了。
杨曦轩嘴角挂笑,“朕觉得佛经能静心,诸位觉得呢?”
李咏言等人没忍住笑出声,李咏言开口,“臣等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