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结束天色还早,一行人慢慢走下山,回程的路上还能看到上山砍柴的百姓。
周钰注意到百姓断了一只手,猜测是从南方迁移来的伤残兵。
秦炳声音沙哑,“迁移过来的百姓特别勤快,不好人陆陆续续重新成家,府衙还给了新婚福利,每对新婚夫妻都能领到一百文铜钱和一把镐头。”
杨兮竖着大拇指,“只有亳州给了福利。”
他们一路过来知道不少州的政策,各州情况不同在朝廷政策的基础上添了不少花样,亳州鼓励成亲的福利甚好。
秦炳叹气,“谁让亳州缺人口呢!”
现在山上长了不少野菜,杨兮还派人挖了一些回去吃,因为百姓不挖地皮挖野菜了,山林恢复了声息,时不时能看到野鸡受到惊吓飞起。
回到府城,亳州知府守在秦家大门口,亳州知府十分没形象的坐在台阶上,官服上沾了不少泥土。
见到马车时,亳州知府蹦了起来,一副终于见到财神爷的模样。
杨兮,“.”
亳州知府见礼后,目光灼热的能将人烧着了,周钰这么淡定的人也被看的不自在起来。
秦炳单手扶额,这些日子他捐了不少银钱了,“王大人,你也不能可着一直羊薅羊毛!”
王大人没看秦伯爵,他的眼里有两只,啊不是,有两个财神爷!
杨兮心里一紧,秦炳的脾气不错,能让秦炳望而却步,这位王大人不得了!
周钰见王大人恨不得拉他的手,这位不达目的不会走,“王大人久等了,我们进去说?”
王大人就等着这话呢,“哎,好,好,我替亳州的百姓谢谢安国公主与定国公。”
杨兮,“.”
这高帽子戴的,还称呼他们的封号,这位可以啊!
周钰对北方官员了解不多,他不参与政务,除了关心儿子过问东北官员配置,其他的地方他真没询问过,所以对王大人真不了解。
这些年他们夫妻太低调,能见到他们的都是顶级权贵,很多官员只知道他们夫妻,真正和他们接触的不多。
周钰对这位王大人就没印象,不过,此人能成为亳州的知府,可见其能力曦轩十分认可。
一行人到了待客厅,下人上了热茶退下,王大人也不废话,他上来就说亳州的情况,总结一个字亳州穷。
亳州的穷不仅是财政,还穷人口,穷商贾等等,王大人对头先一步抢占肥肉的人没好感,他是真心想发展好亳州。
王大人说完就眼巴巴的看着公主和国公,这两位是真财神,秦伯爵只能给他银子,公主和国公不同啊,书院,书籍,作坊,方方面面的资源让人流口水。
杨兮夫妻对视一眼,这一路不是没有官员想堵他们,他们一路也撒出去一些银子,但是如此直白的求东西,只有王大人一人。
秦炳动了动嘴唇,他不能帮着王大人劝周大哥,只能默默地看着。
杨兮,“亳州光靠捐赠不行。”
王大人也清楚,所以眼巴巴的看着公主,他可知道两位先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
周钰开口道:“我们会在亳州停留些时日,今晚我们会拟出捐赠的单子,至于其他等我们到处看看再谈?”
王大人说不出不要捐赠的话,“下官替百姓谢谢公主与国公。”
这次不是戴高帽子了,两位能说出这话,这意味着会认真思考,这就足够了!
(本章完)
第八百零五章 置产业
杨兮夫妻在王大人走后,他们又坐马车出了府城,目的地的是府城附近的灌溉沟渠。扽
连年的战乱,许多灌溉沟渠被毁坏,王大人上任后将毁坏的沟渠简单修缮,然到处都在用水泥,水泥的产量上不去,北方各州分到的水泥是有数的,沟渠只能用老法子修缮。
杨兮站在沟渠旁眺望连在一起的田地,离府城最近的田地依旧有荒地,根源依旧是人口,人口代表了人力,在农耕的社会人力是基础。
周钰背着双手,“亳州有大片的良田,自古亳州一代就是粮食产区,亳州想发展依靠的是农业。”
杨兮,“缺人啊!”
周钰也发愁人口,“还缺耕牛等牲畜。”
牲畜能够替代人力,尤其是耕牛,拿回东北各州获得的牛早已瓜分完,一大批的牛分给各州各县后,耕牛就不够看了。
杨兮想着自家的庄子,“咱家庄子倒是有不少耕牛。”扽
这些年他们也培养畜牧人才,为牛羊等配种,目前的进展还不错。
周钰摇头,“远水解不了近渴,与其依靠我们不如去翼州从草原商贾手里买牛。”
王大人眼底失落,很慢又眼巴巴的看着两位先生。
秦氏粗略的看一遍,人口数量多得可怜,北方重新登记户籍,算是第一次北方的人口普查,正因为数据真实,秦氏才觉得人口数多的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