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安国公还来不及让李敢给杜妙凝写下合离书,所以李敢即使心有怀疑也没敢深究。事以至此,他就想要就这样一路糊涂的啥也不知道,就当凝儿是被江湖人给掳走以后莫名其妙被害死的吧。
结果现在传出杜妙凝其实没有死,还被姜王诏入王宫伴驾……李敢其实很想要不管不顾的去把人给抢回来。
但是现在虞国自己也不太平,太子发动政变逼着老爹写下传位诏书,太子登基为虞王,并且这一段时间都在忙着势力清洗以及登基大典,想当然耳,他身为一国将军自然是不能随意乱走的。
而登基为王的田承则觉得自己被愚弄了。
当初“杜妙凝”被太子觊觎并且害死的传闻全国上下都当段子在听,他的名声由此一落千丈,甚至太子之位都岌岌可危,不然他也不会直接发动政变──老头子身体本来就很不好了,等着他自然传位难道不香吗?
好的,且说回姜国这里。
杜妙凝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会走到入宫伴驾这一步。她身上穿着大红嫁衣被接进宫中,来接待她的宫人每个都客气又礼貌,甚至隐晦的说姜王不会在名分上委屈了她,希望她不要拂了姜王心意惹祸上身。
其实杜妙凝真的是一个受闺阁教育长大的闺秀,她对于自己要嫁给谁虽有憧憬,但也没有坚持。只要那个人可以护得住她,对她足够好就行了。
偏偏李敢是个老婆被卖掉都不晓得的蠢蛋,尤蕴季又是个是非缠身的江湖人。现在姜王宫里的人都说了姜王会给她名分,她一个官家姑娘好像也没什么好反抗的……主要也是反抗不来。
当然姜王是不会显得自己很急色的,所以杜妙凝是在入宫三日之后才正式见到姜王,两人只是气氛和平的一起吃了一顿饭,聊了一会儿天,姜王还承诺她会先封她为妃然后再行夫妻之礼。
看上去哪哪儿都挺好的,于是杜妙凝这次很安心的打算长久留下来了。毕竟天下第一美人这种名头在身上,那就是个是非的源头。
杜妙凝想要留下来,但现在的虞王田承就不高兴了……这小娘皮,当初跟了他也该会有个名分,他跟姜王比起来哪里不好了?竟然诈死脱身还反手给他泼了一身脏水?害他不得不发起政变,这让后人怎么看他?
于是他发了国书给姜王,说杜妙凝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预定要入太子府,没想到杜妙凝诈死脱身,现在人既然找到了,为了两国和平,请姜王把杜妙凝送回虞国。
虞国本身疆土比姜国大一点,国立强一点,虞王自己就是那种唯我独尊的性子,不然也不会明知杜妙凝已经在花轿上了还要把人掳走。想当然耳他给姜王的国书语气不会太好。
姜王刚刚上任没有多久,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如果人家好好的说,即使舍不得说不好就听了呢?结果虞王那国书口吻太差了,姜王当场就把使者给厥回去了。
这样一来,杜妙凝更觉得姜王靠谱了:保不住自己女人的男人都废物,姜王可以把自己保护好,所以姜王是个良人,可以托付。
可是姜王这样的作法就引发出了原本姜王后宫女人的危机感──是的,姜王没有立后,但人家本来还是有几个女人的,只是位分都挺普通的。
其中原本最得姜王喜爱的贤妃就把新来的杜妙凝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本来皇后之位她也有能力一争的,现在来了一个美若天仙的第一美人,贤妃危机感很重啊!
想要除掉一个女人,后宫女子的手段可比柳灵儿这种江湖女子委婉高雅得多。她先是联合前朝,说杜妙凝红颜祸水,有妖妃之相,而且莫名害得姜虞两国交恶,身上自带是非,不是可以充入后宫的贤良女子。
接着又让朝臣提议举办选秀,让有意送女入宫的官员自行登记,想着要分薄姜王对杜妙凝的关注。
接着,贤妃又打算给杜妙凝栽赃一个水性杨花的名声,毕竟她一开始是虞国大将军的妻子,后来不知怎的就成了虞王还在潜邸就打算入府的女人,后来姜王甚至是在她跟一个江湖人的婚礼开始之前把她截胡如宫的,这经历比起其他淑女来说未免也太过丰富了些。
光是名声不好还不行,还得要有一些实打实的证据,于是杜妙凝发现自己居住的宫殿之外开始有许多护卫来回巡逻,甚至有一些护卫看见她的时候还试图搭话。
是的,这些都是得了贤妃示意,打算跟她“结交”的人。
杜妙凝入宫以后并不以贵人自居,她知道自己家世不行,在姜国举目无亲,如果想要过得好,光靠姜王宠爱是没有用的。
所以她一开始就礼待宫人,至少没有那种得志便猖狂的做态出现。而许多护卫跟太监想要跟她结交她也感觉出来了,但基于男女有别,她后来连门都不太出。一路走到现在,她还能平平安安都靠自己谨慎小心,现在入了王宫,又怎敢不谨小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