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封仪卿维持了封肃原本的作息,只是把每日请安改成逢五请安。尝过了身体健康的滋味,他一点都不敢懈怠对身体的保养跟锻炼,比起之前封肃的表现更拼命了。
闻人烈效率也很快,两天内就派遣了使者出发,明面上是说皇后思念家乡,问玄远帝可不可以归宁,事实上使者揣了密信要跟玄远帝密谈。
然后就这样巧,两队使者在两国边境相遇了。
一来是因为在边境总会有一个滞留过关的时间,二来是因为玄国的使者比较早出发。
两边主使稍微聊了几句……得,目的是一样的,那就先去北狄说清楚吧。于是两国使者一起回到了北狄皇宫。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
北狄皇后归宁,与此同时,姜贵妃当年生的其实是三胞胎的事情也流传开来,“四皇子”一出生就被姜家人抱到乡下养大,玄远帝知道以后立刻把亲儿子接回来,之前处置姜贵妃以及姜家也有了说法。
因为仪卿公主归宁,还有就是四皇子认祖归宗,所有人都去了太庙,宗正把这一代的的皇子排序重新整理,四皇子有了新的名字:封易。
封易亮相于人前的时候,没有人怀疑他的血脉,明摆着嘛,人家跟封肃长得一模一样。身形上有点不同,但乡下没有皇宫伙食好,可以理解。
至于六公主,玄远帝找了一个父母皆亡,即将被叔母贱卖给人当继室的宗室女顶替。
说是宗室,其实跟皇家的血缘关系有些远了,叔母要将她嫁给一位边境的武官,据说这位武官的前面三位妻子都是被他酒后失手打死的。
那位宗室女不想认命,本来还想中途逃跑,结果还没跑成,就在送嫁途中被人劫走了。后续的纷乱反正没人管,玄远帝带着封肃、封易两人接见了这位宗室女,跟她达成了协议。从此这位女子的名字就是封仪卿。
按照玄远帝的意思,应该趁这段时间给宗室女恶补一下宫廷礼仪,但封易却说北狄尚武,宫廷礼仪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两国礼仪也不一样,反而是骑射必须要抓起来。
于是归宁的两个月里,宗室女好生上了一下武课。
至于封易跟宗室女的长相……后宫女子哪有没见过六公主的?现在突然冒出一个生面孔说是封仪卿,当谁是傻子?
但玄远帝说那就是封仪卿,所有人就得把她当成封仪卿……没见姜贵妃还在思宁宫里煎熬吗?
而北狄的使臣反而不是问题了。
因为皇后出巡,谁会没事盯着脸看?能有这个品级可以盯着皇后的脸看的,都被交代过了,皇后因为一些事情必须换人,并且此次皇后归宁,会带回许多赏赐以及一份两国通商的合约。
赏赐不算什么,那只合约,就是玄远帝感激闻人烈做事靠谱,没有为难四皇子,也没有损伤两国颜面的补偿。
第202章 被公主的皇子(十)完
封肃在看见封易的时候, 真真是满肚子话想要问,偏偏玄远帝一时间父爱大爆发,去哪都要把两兄弟带在身边……长相一样的兄弟俩,那真的是看着就很有趣嘛。
所以封肃根本也没机会密谈, 封易则是装做不知道。
当初把他当公主养的时候也没人跟他解释啊, 现在为什么要跟封肃解释呢?他的确是利用了他的身体,做了一些他不会答应的事情。但当初他们不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吗?
因此一直到“六公主”浩浩荡荡的回了北狄, 封肃也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说。而等到后来, 他也不想问了。
没什么好问的, 如果之前的经历真的是封易主导,那封易对他已经是手下留情, 毕竟如果是他,面对一个默许牺牲自己性命的兄弟, 不整死也得整残才算完。
又如果之前的事情不是封易主导,只是突然不知道哪路神明显灵……去质问只显得自己卑鄙下做。
玄远帝这段时间以来也一直默默的在关注两兄弟之间的互动,他看得出来老四面对老三多少有点不自在, 老三倒是一直欲言又止──慈爱的老父亲脑补出了弟弟正闹别扭, 哥哥笨拙想要安慰的画面。
所以是也好在封肃终究没有去找封易刨根问柢, 不然之前建立的良好形象就得毁于一旦。毕竟两个少年,哪里能察觉密谈的时候有没有人故意偷听?
玄远帝对两个儿子又疼爱又怜惜,但祖制就是祖制,再怎样疼爱那都不能乱了规矩, 不然以后队伍就不好带了。
继承权还是得没。
不过基于补偿的关系,他给两个儿子都封了亲王,一个安乐王, 一个逍遥王。从此以后这两位跟夺嫡彻底没有关系。并且还立了规矩, 皇室孪生子以后一出生就可得封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