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随着愈长愈大,读多了书,身边都是其身颇正的君子,他开始反省当初自己对待母亲的态度。十四五正是否定权威的时候,张笙因为自己的不得志,所以特别把希望放在儿子身上,每封信都急切的希望他有出息,希望他能孝顺父亲。
这样的急切与权威的语气激起了张辰的逆反心,对远在天边的父亲内心渐渐变得不以为然。
当然这些都跟叶川红无关了。
在小小到了年纪以后,她就给小小说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人家。
赵家就住在包子铺的对门,两家人时有来往,赵大娘跟叶川红两人都是没有丈夫的女人,也一样的自己支起了生意,叶川红卖包子,赵大娘卖杂货。
两个自立自强的女人当起了闺密,后来两家儿女自己看对了眼,顺其自然就定下了。
两家的经济情况差不多,人员差不多,重点是两家人感情都很好。两个老太太互相扶持,比起那对小年轻,她们指望的其实是彼此。
叶川红的超强直觉一直都在发挥作用,赵大娘因此觉得叶川红是个有运道的女子,一直都挺信服她的。
张辰后来在二十岁的时候考上了举人,并且娶了书院夫子的女儿,二十三岁考上了进士,不过他没有当官,反而是留在淮山书院当了夫子。
除了年节送礼跟定时问候以外,他很少跟张笙有交集。张笙在福升县一直做到年寿终了,他很不甘心,并且固执的认为他之所以一直不升迁是因为王大人跟傅家那位表亲在打压他。
事实上人家打压也就那一次,后面纯粹是他没有什么政绩,也没有什么人脉,小人物被所有人遗忘了而已。
张辰在后来张笙身体不好的那段时间去了一趟福升县侍奉。张笙因此动了念想要辞官去让儿子养,但后来没有成行他就病逝了。
本来张辰还想接母亲一起生活,但叶川红拒绝了。她还是比较喜欢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而且她直觉母子俩人就这样不远不近的处着挺好的。
虽然她也不知道这直觉是为何,但将心比心,他媳妇儿难道会喜欢突然多一个婆婆来管着自己小夫妻的生活?
自己跟儿子的感情也就那样,婆媳两起冲突的时候儿子也不会真心帮自己,两人住在书院配给的院子里,根本就是张辰媳妇儿的地盘,到时候多得是憋屈的时候。
叶川红此生都过得很自在,除了年轻时碰到一个拎不清的丈夫,后来碰到一个拎不清的傅余容,后面过着的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却心境安宁。
张笙此生都不晓得自己有可能走到哪一步,也不知道文宰相的女儿后来因为拒婚逃跑时钻了六皇子的轿子,结果成六王妃。而这位六王妃,跟他本该有一段姻缘。
第131章 被亡国的皇帝(一)
龙朝是一个已经传承四代的王朝, 现在正进入了平稳富足的时代。
因为在朝代抵定之时,开国皇帝有感于历代王朝不断重复历史,痛定思痛之下,设立了无论阶层身分, 所有人必须按律交税的决定。
这个“无论阶层身分”的意思就是, 你是皇帝,皇庄要交税, 你是王爷, 私有土地店铺都要交税, 你是读书人、你有功名你的土地一样要交税。
房产土地愈多的人交税的金额愈高。除此之外,任何人名下商铺有盈利一样要交商税。因为这样的改变, 商人并无不能科举的说法。
在奴仆方面,民间不允私入奴籍, 这个朝代只有官奴,而官奴大多都入宫,民间根本弄不到官奴, 所以想要仆人服侍的只能签署雇佣合约。
身为良民, 自然是不得弄出人命的。
还有就是上税的人员改变:生下男子得缴纳丁税, 因为男子未来会是劳动力。但女子一向不被视为劳动力,所以不用上税。这个王朝因为这些政策,国力的确比前朝平稳许多,虽然并不能杜绝某些乱象, 但也的确有所改善。
此朝开国之人显然有大智慧,所以想要在开头的时候就延缓土地兼并的脚步,让自己的王朝走久一点。甚至为了彻底避免夺嫡之乱, 制定了一个“唯有太上皇可入皇陵”的规矩。
就是说每代皇帝必须要完成皇位的传递以后, 才可以安心去死。不然就不能以皇帝之名葬入皇陵。这个时代对祭祀之事慎重, 所以目前为止,前面三代帝王都是当了几年太上皇才入土为安的。
按照道理说,这样一个富足又有规矩的王朝,应该可以多传好几代,但却因为龙朝太子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使得这个看上去很有潜力的皇朝就这样终结在了第四代。
龙翔从小就表现优秀,各种各样的课业都难不倒他,在他十六岁那年加冕太子的大典上,他的风采更是让所有人心折,所有人都在疑惑完美的太子殿下到底会娶一个怎样的女子做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