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又哭又跪又求, 如果被举报, 他的这辈子就完了。他答应姐姐, 大学是他抢了姐姐的,从此一辈子,他赚了十块钱里头有三块钱都是姐姐的,以后父母他一力承担,姐姐有什么困难只管找他,总之这一切都是他欠姐姐的,一辈子他都还不清。
两姐弟是有情份的,谭修跟她说要不就是重考,要不就是举报。不然心软这一次,周文以后出息了也不见得能指望。能够答应抢姐姐的名额,本身就说明了很多事。
但周茗心软,也没办法承受父母跟弟弟敌视的下场。所以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周茗也没打算再考,谭修愿意支持,但谭家父母却不一定。谭修对她够好了,她也不想拖谭修的后腿。
就这样周茗甘愿也不甘愿的跟谭修做了真正的夫妻,两人感情颇好,一时间周家父母更是觉得自己英明神武,安排有度了。
周文在大学的时候交了女朋友康美,康美不是什么城里的白富美。周文对自己家里状况心知肚明,所以挑的是跟他一样从村里辛苦考出来的姑娘。这种姑娘能吃苦,有毅力,也愿意跟他一起努力。
两人找了工作,在大城市里辛辛苦苦的打拼,好几年都没有回过村里。别说寄钱回家了,顶多也就是打个电话问候问候。
理所当然的,周文没有回村的日子,都是周茗顺道看顾着娘家。此时的周父周母还做得动,说是看顾其实也没做什么,所以大家也就没说什么。
后来周文跟康美回村结了婚,后来周文跟康美生下了周筱竹。只是这时候他们的事业正在上升期,两人都没有时间带小孩,请保母也不可能,让老人去城里一起住的话,家里着实狭窄,也没老人家的房间,最后就是决定把小孩放到老家养。
此时的周父周母身体开始不好了,这边对儿子拍胸答应得爽快,转头又把周筱竹扔给了周茗。
周茗对弟弟也看清楚了,当初说得情真义切,真碰上事情的时候却指望不上。谭修家里供得起他念书,但他就是那种念不好的人,所以一直想着找别的营生。
婚后他就开始想办法做生意,然而生意不是那样好做的,其中有许多无法预期的东西,而且必得亲力亲为。周文跟康美在大城市努力,谭修也想做出点成绩。他不希望周茗跟着自己会后悔。
三五年下来,谭修的生意颇有些规模,周茗也给他生了龙凤胎。此时夫妻两个已经非常忙碌了,上要照顾老人,下要照顾小孩,周家两老偶尔也得关注。
偏偏在这种时候,周文还把自己的女儿扔回家,说是专注事业没有时间照顾。
周茗自此发了怒,跟周文说以后娘家爸妈要她照顾就给生活费,要她帮忙养小孩也给生活费,不只生活费,保母费照顾费营养费都不能少。
她本来是要带着一双儿女帮忙谭修的生意,现在多了个奶娃子就不方便了,她把大学名额让给弟弟,帮弟弟照顾爸妈,现在又要帮弟弟照顾女儿。烦不烦?有没有个头?
她说,除非弟弟愿意负责自己两个小孩的学费,不然一切免谈,并且请弟弟履行当初的诺言,把爸妈接走照顾,并且把自己赚的钱分三成来。
周文怎么可能真的把自己赚的钱分三成给姐姐?当初说的时候的确真心,但现在钱捏在手中就舍不得了。然而爸妈也不能真的不照顾,只好答应了以后寄钱当爸妈跟女儿的生活费,保母费另计,外甥外甥女求学尽管找他。
周茗这才勉强应了。
有了周文的支援,谭家负担小了很多,谭修这才真正迈开了脚步。
乡下的事业当然比不上周文在大城市的努力,两家一开始相差不多,但随着时间愈久差距愈大。周茗每日在家光是看顾娘家照顾孩子侍奉公婆就忙得转不开身,又能有什么耐心?
不过故意虐待是没有的,周筱竹没有养成畏缩怯懦的心性足以说明一切。至于家事,村里哪个孩子不帮忙?
时间久了以后,谭修觉得村里市场还是太小了,他想要去城里闯一闯,一开始就是想走周文的路子。这在周筱竹看来,就是自己父亲不断给钱还给姑父找工作。
可是在周茗看来,是弟弟抢夺了自己的人生。
周茗怎么能没有一点怨恨?父母把一切最好的机会都留给弟弟,哪那是抢夺她的努力也在所不惜,理由就是周家还要靠弟弟。
可是周家靠弟弟了吗?在弟弟养活自己都难的那几年,周家靠的是她一手照应,生病有事出力气都靠自己跟谭修。弟弟有事不回家,回家就是结婚跟扔小孩。
甚至于周家父母的生活费也常常要自己三催四请的才肯给,所以周筱竹才会知道姑妈跟爸爸要钱。如果每个月默默的打钱,谁会晓得这种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