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被挤兑走了,王家二房在孙和鑫的帮助之下把酒楼给顶了下来,王富从跑堂的摇身一变成了东家,李氏则依旧住在原本的包子铺那里,不过多请了几个婆子帮手,洒扫粗活也不用自己做了。
王富有了钱以后就收了小丫头,李氏也不在意,王小云看多了父亲对大伯母的无限忍让,内心觉得自己父亲八成是看大伯母貌美才各种照顾。
她内心早就为母亲鸣不平了,所以王富虽然不高兴妻子在外头不回家,但因为王小云支持,他也没有法子。
王儒因为孙家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资源,王儒自己也因为灵泉水的调养变得耳聪目明,没有几年就考上了进士。
本朝规矩是家人经商没关系,但官员自己不可以经商,也就是说官员本身名下不可以有铺子,然家人直系血亲的铺子如果出事,官员自身要受到连带惩罚。
因此铺子通常都是挂在妻子名下,王儒还没有妻子,所以是先挂在父母跟妹妹名下。不过等以后他正式当官,铺子也可以立刻改挂在妻子名下。
孙家看出了王儒的潜力,因此嫁了一个表姑娘给王儒,王小云嫁给孙和鑫还能说一声是纵容幼子,但那位孙家的表姑娘就不一样了,人家家里也是当官的,虽说只是庶女,但王家从此有了两条门路,官场上也不是孤立无援,总之王家二房就此起来了。
王小云不只一次回到老房子晃悠,她很想要看见大房后悔的模样,只是随着王儒考上进士以后,二房也不住在老房子了,原本的隔墙被拆,重新整修,大房重新占据整个大院,并且王晓棠还真的招了赘。
招赘的对象叫做赵笙,据说是张氏表哥的儿子,张母哥哥的孙子。
赵家有兄弟三人,当初赵家本来有一间粮铺,可后来张氏的表哥娶了县里另一间粮铺东家的独女,两家铺子跟庄子合在一起,顿时实力大涨,在平安县又多开了四间粮铺,几乎包揽了县里的粮食生意。
可赵笙是庶子,就算赵笙愿意坚持,赵夫人也不愿意让他把属于自己儿子的资产分一份出去。
要是在别家,赵夫人这样的作法可能还得悄悄的。但赵家的粮铺中有一半是赵夫人的嫁妆,赵夫人在赵家的话语权不可小看,好在赵笙还算懂事,知道了家里情况之后,知道自己留在张家也顶多就是给两个嫡兄打下手,于是当表姑露出想要招赘的意向时,就拿了自己的那一份钱,包袱款款投奔去也。
他也不在乎自己儿女姓不姓赵,反而跟王晓棠两人感情很好,过得也恩爱。
王小云知道大伯母出钱给小夫妻开了一座绣坊,日子过得神仙也不换。她也说不出什么,但反正就是不痛快。
孙和鑫知道了妻子的小心思以后,就开始挤兑赵笙跟王晓棠的绣坊,甚至还找人故意为难王晓棠一家人,制造意外事故碰瓷、让他们惹上官司、赔付大笔银钱等等。
张氏哪怕攒下再多的钱也禁不起一次两次三四五六次的坑害,而且赵笙还因为这些个意外被人打伤了腿,光是药费就是一大笔。
于是很快的他们就卖了大院子,然后打算离开这个镇子搬去平安县。
大院子被孙和鑫买下送给王小云,还说以后可以整修一通,两人就住在这里。这件事情被大房知道以后,张氏立刻晓得这一切都是王小云在搞鬼。
王晓棠心疼夫君,趁着过节两家人一起吃饭的机会抓住王小云厮打一顿,张氏就站在一旁,王大有跟跟王富两对夫妻硬是不敢阻止。
然而孙和鑫既然是男主,当然是不肯妻子受委屈的,于是他使了手段整治大房,张氏受不了打击病死,赵笙落魄街头,意图拿刀桶死孙和鑫结果被送官,王晓棠则一根绳子吊死在李氏的包子铺前头。
至此,李氏也不敢住在包子铺了,王小云干脆把大房那里买来的院子过户给了亲娘,王富很自觉的带着爹娘也搬进去住了,至于酒楼则是交给了掌柜打理,包子则是通通过给雇来的婆子了。
王小云现在已经不亲自去帮忙了,直接聘了个厉害的厨子照管包子铺,王家二房四个老人过上了和美的生活,王儒带着妻子去京城候官,王小云也跟着孙和鑫去更繁华的城市享受生活。
所有人都过得很好,王家大房就像是男女主生活中令人不快的小石子,给男女主制造完波澜起伏的生活之后,就功成身退,消失的干干净净的。
然而张氏身为一个关键的配角,女主小时候造成二房夫妻不和,女主成长期间养个女儿让女主羡慕嫉妒恨,等女主出嫁以后又让女主各种找存在感,她本身的愤懑却无处可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