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他娘的脸色一下就沉下来了。
接着,他娘也没有说话,径直往屋里走去,也没有看大嫂一眼,周春兰也没有为此感到不自在,反倒是笑了一声,像卢照问道:“你们去镇上买猪了?”
“嗯。”卢照尴尬的应了一声。
他这位大嫂周春兰和他娘的关系非常的差,周春兰是镇上屠户家的女儿,虽然家里也算不上富裕,但隔三差五也能吃上点肉,比起他们家算是好很多了。尤其周春兰在家里也受宠,杀猪卖猪有父亲和哥哥,家里她娘干活也麻利,她就做的少了。
但很显然,卢家并不能这样。
王氏一共生了三子一女,其中老二老三是双胞胎,在怀双胎的时候,卢父就被强行征兵了,王氏就自己带着三个孩子。后来过了几年,卢父有假回来过几次,又怀上了老四,之后就是王氏一个女人带着四个孩子。
等卢父真的回到这个家,也就是前两年。
可以说,王氏一个人,把他们兄妹四人拉扯到大的。
就他们这个生存环境,边关,时不时有羌人来袭的小村子,想也知道这个家是不富裕的,还养了四个孩子,那更是贫困了。所以王氏想养大孩子,在田地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伺候庄稼非常上心,还去开垦荒地,整个人是非常的勤劳的。
这个习惯也一直保存着,天天都闲不下来。
可周春兰是完全适应不了卢家的农活,她也并不想去干这些活,她在出嫁前也就扫扫地这些轻松的,凭什么嫁人了就要做这么多?
王氏也很不满,她也不是非要儿媳妇跟自己干一样多,但两个儿媳妇,二儿媳妇人老实听说,大儿媳娇气脾气大,动不动就使性子,天天睡到大上午才起来。
她能喜欢才怪了。
王氏不是刻意磋磨儿媳妇的人,全家都没闲人,两个儿媳妇,一个干的多,一个当娇小姐,这对比下来,让另一个儿媳妇要怎么想?
而周春兰不是能忍的,说不干就不干,时常顶着王氏,动不动就要回娘家去。
于是乎,双方关系就越发的差了。
尤其是近半年,他大哥在军中走好运,到了一位官员身边当做事,月银涨了不少,加上那官员随手赏的,之前托人送回来了十几两银子。当然,这银子是包括他二哥的月银,只是大部分是大哥的。
这些银子,全部被他娘拿在手里了。
周春兰就感觉更不开心了,卢家三个儿子,就她丈夫的月银最多,凭什么丈夫的月银要全部交到公中?而且公婆又很俭省,轻易不花用。
她提出要把这银子分一半给她自己拿着,王氏自然是不答应的,因此双方又爆发了争吵,周春兰这才会回娘家去的。
今儿就刚回来。
娘亲和大嫂之间吵架了,卢照作为儿子,当着娘的面,和大嫂说话也不好,不说似乎也不太好,双方都挺有理的。
周春兰没把卢照的尴尬放在心上,真要是脸皮薄的人,也在家过不下了,她哎呀一声,惊讶道:“这好端端的买什么猪啊?到时候羌人一来,不就什么都没了,这猪的价格可不便宜,可别白养了。”
卢家门口是一片空地,房屋两侧都种的有菜,卢照顺手就去掰些叶子给两只小猪吃,边回答道:“我和爹在山上修了一个猪圈,到时候把猪养在山上就行了。”
羌人都是骑兵,一般不会上山,反正就卢照记忆中的十几年,都没到山上去过。
“这倒也行。”没能呛到人,周春兰有些失望。
周春兰生的两个小孩倒没被大人的这些弯弯绕绕影响,这会儿早已跑到卢照跟前,开心的不得了:“小叔,这小猪好可爱啊,我们能摸摸吗?”
两个小孩一脸兴奋,想摸又不太敢。
“摸吧。”卢照干脆的答道:“小猪不咬人的。”
他摘了一把白菜叶子,蹲着和两个侄子一起喂猪。
在他记忆中,两个小侄子和他关系还挺好的,周春兰虽然和王氏矛盾挺大,却也没故意教着两小孩起怨怼,两小孩跟王氏和卢父也很亲近。
当然了,作为长孙,王氏和卢父对两小孩确实也很好。
周春兰撇撇嘴,小声嘀咕着:“在家还没闻惯猪味呢,嫁了人还闻。”她娘家就是屠夫,干这行的。
说着她也就回屋了。
许是他们回来的时候被地里干活的卢父看到了,没多久,卢父就回来了,先是看了看两只小猪,而后说道:“咱们现在就把小猪送到山上去吧,晚上我在上面看着,别出什么问题了。”
卢照摇摇头:“爹,要不还是先就在家养着吧,晚上山上危险,要是出什么事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