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从一开始知道打仗时的随意,到后面越来越震惊,敌人越来越近了,所有人都心生怯意,民间骂声震天。
如果郑将军还在的话,大元怎么可能打的进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齐境内多处出现干旱,百姓纷纷传言是当今天子不顾伦常,上位不正,遭了天谴。
而仓州那边,随着战争的进行,武将的地位权利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更何况其他地方都在打败仗,只有卢照这边成功的抗住了羌人。
他的威望也在不断攀升。
这时候,卢照便将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的作物在仓州,乃至之后紧挨着的地方推广开来,这些作物在边境本就已经有了好些年,只是一直没大范围的种植,有他推广后,百姓接受度也高。
而且知道能填饱肚子,还能卖了给野猪当猪食,瞬间激情澎湃。
毕竟那可能守卫边疆的战猪啊!
他们得多种点,别战猪吃不饱都不能上战场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对于仓州附近的百姓来说,虽然常听到各地战争不停的消息,但他们总体还是很有安全感的,他们这里的边境有两个小将军还有战猪一起守护着,没有问题。
期间卢照还迎来了自己的儿子,叶予笙给他生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哥儿。
软软乎乎的,特别可爱。
可相对于这边的战乱中带着安全感的平静,大齐另一边可就不怎么好了,敌国来势凶猛,很快就占领了不少地方,军队向着京城挥近。朝堂上一开始还因为各方利益闹闹呼呼的各个官员这会儿也不瞎争了,都惶恐于周边的国家是否会打到京城来。
而之后事情的发展就如同他们所担忧的那样,大齐节节败退。
朝廷都这样了,卢照那边也没人给送粮草过来了。
卢照:……
沉默。
行吧,幸好之前让大家种红薯玉米,买!
好在还没垮下的一些衙门心里清楚,要是这一道防线真的没了,大家就一起玩完了,所以包括一些大商人等,都自发的往边关运粮草。
越是靠近仓州,越是安全。
整个大齐,似乎也就剩这边比较安稳了,许许多多的人往那边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在晋王上位的时候,就有各地番王造反,现在造反的人更是多了,各地都有人举兵谋反,卢照左右瞅瞅,也随大流,跟着举了谋反的牌子。
不过他这边的人知道后都没什么反应,朝廷都已经乱了,他们在卢照的庇护之下活的安安稳稳的,谁在乎谁当不当皇帝啊。
真要是卢照想当皇帝才更好,毕竟有这个心思,就肯定会好生的打仗,大家的小命才能更好的保住。
郑耀知道他的打算之后愣了一下,后面反应过来,想起平时的一些细枝末节,觉得似乎也不奇怪。他心道这样也好,以往他一直想不到自己未来会是如何,他们父子沦落至此,朝廷算是他们的仇人,可他却还在军营里为着朝廷打仗。
心里也是有很多纠结和矛盾的。
现在这下好了,也能够放下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了。
他不同于父亲的正直忠诚,说真的,看到朝廷沦落到这个地步,他心里只觉爽快。
“这样倒也正好。”
若是卢照的话,他们郑家的清白肯定能被洗清的。
倒是卢家一群人很是懵逼,这好端端的,怎么就要造反了?
卢照很是淡定:“人家别人都造反,咱们也跟着一起,不然显得多出格啊。再说了现在军营里吃的用的,大多都是花的咱家的银子,就算是咱们不造反,以后朝廷也不还给我们啊。”
想到军队花销的量,卢家人齐齐沉默。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不造反就很亏啊!
既然是造反,那就不能只想着打退了羌人就没事了,其他造反的藩王,以及那些侵占了领土并且还在继续不断侵占的国家,也都要打回去才行。
郑耀联系了军中以前的将领,卢照也没再吝啬积分,从商城里买了不少的猪出来。
猪的量大,每天他收获的积分也就更多,也算是收支平衡。
领兵打仗有卢照、郑耀并军中挖掘出的苗子,造反之后领地内的内政,则是叶予笙的祖父他们在帮忙,张家曾是世家,尽管被流放到村子十几年了,家里也各种矛盾不断。
但老爷子并他的几个儿子,当年都是当官的,老爷子官位不小,这方面还是很擅长的。
后面生的孙子中,也不乏可以继续培养的。
这时候也帮了不少忙。
把羌人的军队打得没什么反抗能力之后,就该轮到后面逼近的大元等国了,那些国家虽然在侵占大齐的过程当中,不能说是没有损伤,毕竟在生死面前,就算大齐的士兵再弱,肯定还是会拼命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