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所以妈妈总是给我们买大包装的糖。”张尧这会儿开口说话了。
最近这小孩喜欢上了吃糖,不过林夕每天只允许他吃一颗糖,所以一开始他去拿单颗的糖果,林夕却去拿了大包的把他单颗的换了下来。
他记得很清楚。
林夕敢这么做,还是因为两个小孩子比较懂事,也很听话。
否则就算是贵一点,她也宁愿每天去买一颗糖。
小孩子糖吃多了,总是不太好的。
大哥那边很快就讨论出了个结果,大哥还是作为代表过来找了林夕。
林夕和他说了那房子的月租,也说明了半年会便宜的一些的事情,还表示可以把租房合同给他看,这个她是不怕的,租房合同上写得很清楚,一月的房租就是八十,当然也写清楚了租六个月只需要四百。
大哥如果真要看,林夕便和他掰扯掰扯,她也不会不占理。
大哥又去和其他人商量了一下,最后他们大概是少数服从多数了,还是按的一个月房租来分摊给林夕。
林夕给他们抹掉零头,现在每个人需要给的就是五块了,林夕又感慨了一句:“要是我们这群人再多一点,这房租摊下来大家的成本就能更少了。”
她似乎只是随口的一句,在场的人却都听了进去。
现在房租的事情,不算上她,十五个人每人每月会给她七十五块,稳定半年的话,林夕能收四百五十块,她反而比租房还多赚了五十。
而大哥他们拉人进来,林夕收到的房租钱是差不多的,但是人多了之后,她进货量就会大很多,而进货量大,可以和蔬菜基地谈的余地自然也就越大,蔬菜基地打量进货肯定是要比在农户那里散装进货便宜的,林夕按照农户那里的价格算,肯定有得赚,大哥们也不亏,扩展了菜的品类,收购价也没有涨,这就是双赢。
这十五个人的进货量加上要在林夕这里订货的小饭店、餐馆,林夕在蔬菜基地那里的起送量肯定是足够了的。
林夕在下午的时候问了他们大概的进货量,以做个谈判的准备,具体的拱货时间,还得等到谈下来之后再说。
之后就去了谈好的小饭店和小餐馆谈供应的问题,甚至林夕提前询问了他们需不需要肉蛋类的供应,她也有途径可以拿到,当然,老样子,肯定会比菜场给他们的价格便宜些许。
等一切谈妥了,林夕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蔬菜基地。
林夕刚到蔬菜基地,很快就有人来接应了她,热情得甚至让人有些吃不消的感觉。
负责和林夕谈的是个叫李国安的中年男人。
“走吧,一边走一边谈,我带您参观参观。”李国安指了指前面,林夕便跟着他一路过去,看了看大棚里蔬菜的生长情况。
不愧是蔬菜基地,各种蔬菜品类是真的齐全,而且这里真的很大,林夕跟着李国安逛了很久,自己心里也琢磨着怎么和对方聊,所以真事他们还没谈多少。
一直到逛得差不多了,李国忠把林夕带到了休息处,这才要开始正式谈生意了。
一个职业菜贩每天收的蔬菜一般两三百斤甚至更多一些,但是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林夕这里收蔬菜,不可能一次性订单给太多,再说了,这十五个人只是要补充自己没有的菜品,并不是全部都在林夕这里收,数量就还要再下降,所以他们最多只可能在林夕这里收一半,也就是一百多斤,更多的人甚至只有六七十斤,最后林夕统计了一下,十五个人要的一共有一千三百二十斤。
相反小饭店、餐馆其实比起菜贩要的就少很多了,毕竟他们还有很多肉菜,且对林夕还不如那十五个人信任,也就是试试水,基本一个店在差不多五十斤左右的量,联系林夕的五个餐馆加在一起是两百六十八斤,一共就是一千五百八十八斤。
这看起来似乎不少了,但是比起大饭店和酒店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很多大酒店和饭店都是连锁的,并不只有一个店,他们的起订量并不少。
而且蔬菜基地是要帮忙配送过去的,开车是要花油钱和员工工资的。
买的量小,价格自然也就要高一些。
林夕得好好谈了。
她这个量,可能也就刚到个起送量高一点,要想和对方谈送货的问题,估计就比较麻烦。
林夕谈下来的价格越便宜,她能赚到的钱就越多,这让她也越有干劲了。
“我这次想订的蔬菜量,大概在一千七百八十八斤,您知道,我这也是第一次来您这里进蔬菜,总归要谨慎些,如果后续合作愉快的话,我也就没什么顾虑了。”有两百是林夕自己的,她还暂时不能不卖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