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而魏征等贤臣都只能瞠目结舌,那要太平公主应付此事,委实就太过艰难了。公主瞠目结舌绞尽脑汁,但还没从这小小的震撼挣脱出来,便听到皇帝平静的声音:
“……那么你呢,太平?”
公主一脸茫然,抬头瞻望,却见皇帝神情悠然沉静,仿佛只是在谈论无足轻重的小事:
“设若是你沦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太平,你可以承受如何的结局呢?”
皇帝随手抛下绢帛,从长桌之后踱步而出,语气轻柔而又缓和,并无一丁点疾言厉色的声调。然而,却正是这样轻柔缓和的声音,却一字字敲在了太平公主的心口:
“当然,你毕竟是千尊万贵的公主,总归比朕要强上一些。纵使犯下了什么了不得的过失,也不会牵连太深。想来,也不过只会将你们一家夫妻老小尽数诛杀而已,甚至多半还会给你留个孩子,将来奉祀香火。”
皇帝顿了一顿,终于望向了亲生女儿:
“你觉得如何?”
太平……太平公主麻在了原地。
但到底是经历过几次风浪的人了。在短时间上头的巨大震动之后,太平公主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匍匐跪地,脱口而出:
“臣是陛下的女儿!”
——不错,就算公主施政权衡的能耐未必尽如人意,但她毕竟是皇帝的女儿!因为朝政的疏失遭遇打击或许在所难免,可只要皇帝还在一日,谁又敢越过皇权而戕害至尊的爱女?公主的反击或许毫无章法,但皇帝的刀剑却一如既往的锋利!
只要至尊尚在,尊贵的帝女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杞人之忧?
这个答案不能算错,甚至相当吻合公主的身份……如若公主只是深闺中不问世事的公主的话。
皇帝脸上似乎浮出了一点笑意,但瞬即又消失不见。
“倒有点道理。”她淡淡道:“不过说起来,当年太宗文武圣皇帝爱护妻兄长孙无忌,似乎也说过一样的话——喔对了,他还曾将长孙无忌托付给爱子,让高宗皇帝一定要荫蔽自己的舅舅,不要让小人暗算了他。”
太平公主:…………
不是,陛下您怎么如数家珍的回忆前朝往事之时,有没有考虑过一点最基本的代入问题?
——比如吧,以往后的历史看,太宗皇帝口中那个暗算了元舅长孙无忌的“小人”,大概、可能、或许,就是您老自己?
……您不觉得有点尴尬么?
皇帝尴尬与否公主并不知晓,但公主委实是尴尬得脚趾都在抠地。不过尴尬归尴尬,公主还是立刻领悟了陛下的言外之意——如果地位尊隆一言九鼎如太宗,都尚且不能在死后保住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那么皇帝驭龙宾天之后,还有谁能庇护孤苦无依的公主?
届时天翻地覆,能左右公主生死荣辱的,不还是新皇帝一句话么?
为之奈何,为之奈何?
——当然,有女皇的光辉案例垂范于前,太平公主的野心与欲望隐忍却又炽热,仅仅在这惊愕与惶恐的片刻之间,心中已经不由自主的生出了某个狂热而难以自制的念头,直指问题的核心:如果非要将性命交托于后世皇帝的一念之仁,那倒不如,那倒不如……
当然,这念头绝不能宣之于口。公主恭敬下拜: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臣亦唯有养德修身,辅政以勤,默邀天佑而已……”
当然,如若天有不佑,那本公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也是无可责怪的嘛!
皇帝瞥了自己的爱女一眼,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
“不错,有点脑子。”她淡淡道:“辅政以勤,辅政以勤,你又打算如何辅政呐?孔子说,为政者,足食,足兵,民信之。太平,三者之中,你能占到哪一样?”
“西汉时吕氏秉政,诸刘危殆,周勃等力争而不能得,唯有曲意侍奉吕后。但吕后崩逝不过月余,大臣们即勒兵入宫,诸吕遂扫灭无余,连孝惠皇帝的爱子也被诛杀。何也?诸吕虽然位高而权重,但根基浅薄轻浮,不过是仰仗着吕后的草芥而已。只要靠山一倒,不要说诸侯国虎视眈眈的藩王,他们就连京中卫戍的禁军也不要想调动一个——彼时周勃驰入北军,士卒皆左袒为刘氏,连一个倾向于吕氏的人都没有!这是什么,这才是权力的根基!”
“那你呢,太平?朕若驾崩,你能调动南衙还是北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能从自己身上求出兵力、粮食还是百姓的信心?真以为坐在朝中拉拢重臣料理政务,就算是根基深厚权势熏天了?朕不妨告诉你,只要内外稍一呼应,那要杀了你和你那些辛苦罗织来的重臣,只需要政事堂出一道手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