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侯的面色难看,心中却是愤怒,手底下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连一个人都杀不了!
压下怒火后,看向崔池砚,还很是惭愧,“本侯担任鸿胪寺卿,鲜少管事,都是底下人做事,这在朝堂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本侯没有想到,底下竟有人假借公务,用本侯的印章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崔侍郎放心,本侯也断不会姑息,也自会到陛下的跟前认罪,都是本侯玩忽职守,才叫人钻了空子。”
听着景安侯将罪名推干净,崔池砚也不意外,依旧不紧不慢道。
“侯爷,有辱佛门,这非是小事,侯爷一句玩忽职守,恐难以服众,还请侯爷跟随下官走一趟大理寺。”
“本侯若是不去呢?”
景安侯瞧母亲将皇家侍卫唤了出来,也有了底气,冷声看向崔池砚道。
“本侯说了,尼姑庵一事,本侯并未参与,只是没有管束好下人,崔侍郎若要将此罪强行按在本侯的身上,休怪本侯不客气!”
“侯爷若要藐视律法,下官也就不客气了。”
崔池砚的声音很是温雅,可他身后的官兵齐齐拔剑,气势可是不弱给皇家侍卫,瞬间就让里面的气氛充溢着肃杀之气。
景安侯沉着脸,还很是惊愕崔池砚敢在侯府动手,可瞥见他眼中的坚定,竟是有点怵这个年轻人。
又有种很不好的感觉,他哪里来的底气对付皇家侍卫?
凭着首辅之孙的身份?
“报!”
忽地刑部的官兵急匆匆赶来,急促清亮的声音,穿透着剑拔弩张的大堂,不禁让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他的身上。
当即官兵的身体抖了一下,忙朝着崔池砚的身边躲去,“大人,有急报。”
“不必这般小声,扬声说吧。”
“是。”
官兵听着,立即拔高声音道,“大理寺刚刚有人报案,乃瑶山县前县令之子,说其父亲当年调查尼姑庵一事,被灭口。”
“他带着证据来状告景安侯,谋害其父亲。”
“还有,矜侍郎刚刚上报内阁,说是已经搜查了四座尼姑庵,都有辱佛门之事。”
“其中一座尼姑庵,皆是十一岁左右的小尼姑,这些小姑娘,有不少都是被拐卖的。”
“其中一位伤得不轻的小姑娘,还是半年前归德侯府丢失的孙小姐。”
第59章 要就回家,不要就跟着我
声音落下,大堂内静寂无声,崔池砚惯来温润从容的面上都展现出惊愕,十一岁的小姑娘?
才十一岁的小孩子而已,竟......
崔池砚难以想象,怎么会有人丧心病狂到这般地步,一个小孩子,如何下得了手?
便是永安长公主都愣住了,不可思议地看向自己的长子,面色瞬间铁青下来。
胸口起伏不定,只觉得怒火狂烧,这,竟是她含辛茹苦生下来的儿子?
怎么会尽干些禽兽不如的事情?
“你是说,四座寺庙,皆有淫乱之事?”
崔池砚回过神,一向温雅的声音却隐忍着愠气,看向回禀的官兵,见他点头,便接着问。
“归德侯府的孙小姐,身份可确定了?”
“回大人,确定了,归德侯府世子和世子妃亲自去的寺庙,只是看着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的女儿,世子妃当场晕死过去。
世子暴怒,要到御前告状,为他女儿讨个公道,状告之人,就是景安侯。”
景安侯听着,心猛地下坠,身体有些僵硬,回头看向母亲,却见永安长公主阴沉着脸没有说话,压低声音说。
“母亲......”
“景安侯,还真要您跟着下官回一趟大理寺了。”
崔池砚看向景安侯,面色冷下来,“谁敢妨碍公务,本官也决不轻饶。”
话落,就和永安长公主道,“公主,一座尼姑庵就已经在京城引起了民怒,如今再添四家,这还是只查了四家。”
“还有归德侯府的孙小姐,此事可小不得,下官知晓景安侯府功劳甚大。”
“正是如此,才需要景安侯配合,将此事早日查清,还功臣清白。”
“若出了如此大事,被告之人连大理寺走个过场都没有。”
“岂不是让人非议是皇家袒护,或是我东淮国的律法,一点威严都没有,这弃皇族的颜面何在?”
说着,注意永安长公主的面色变化,便接着说,“况且,景安侯府的二爷三爷都在外征战,正是关键时候,战场可是瞬息万变。
若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传到了军营,扰乱了军心,可就危险了。”
永安长公主听着,脸色瞬变,身体颤抖了一下,也当机立断,看向崔池砚道。
“崔侍郎说得是,本公主身为皇家公主,自会配合官府查案,也相信崔侍郎会还景安侯府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