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毫不犹豫扬尘而去的马车,哼了一声,用完人就丢。
不带这么过河拆桥的!
心中哼哼唧唧的,也立即去办正事。
得趁着邯郸王还没有发现的时候,先下手为强。
邯郸王进京也有两天,不知道都做了什么。
冀惟枕却是不怎么担心,邯郸王那边,有朝阳郡主盯着。
“郡主,安插在大公子身侧的暗探来报,王爷去见罗王了。”
“罗王?”
朝阳郡主听着,还有些意外,罗王的封地也在南边,离着邯郸有些远。
最初罗地是很贫穷的,是一代代罗王的勤勉,才有如今的繁盛。
却还是不及他们邯郸王府,原本亲王和异姓王就不对付,那罗王府和邯郸王府,更得互相看不顺眼。
祖父和罗王的关系也极差的,怎么,他们还有往来?
“郡主,想必是为了上贡的事情,关乎藩王们的利益,这个时候可不分亲王和异姓王。”
“不,有区别的。”
朝阳郡主摇头,另有看法:“异姓王和冀家的亲王,从来不会一条心,只有一时的利益。”
话落,就吩咐:“让人盯紧些,看他们是为一时的利益联手,还是互咬。”
第358章 他们打起来才好呢
藩王们入京,朝堂盯着的人,自然不会少。
这些久在封地的藩王,来京,需要提前上折子,由户部和礼部来安置住处,也会派官兵在府外保护。
那藩王们的出入,朝堂自然悉数掌握。
这会儿邯郸王去见罗王的消息,礼部尚书也得知了,还有些惊讶。
“竟是先见罗王,这两家不是互相看不顺眼?见面了,不会打起来?”
“打起来才好呢。”
户部尚书来给礼部送银子的,陛下的大婚,银子嘛,随便用。
多着呢!
听着官兵上报的消息,还挤眉弄眼的:“邯郸遍地是矿产,邯郸王有异心,不仅朝堂盯着,你当其他藩王会没有心思?
这些藩王各在自己的封地,关系能有多好?”
“也是。”
礼部尚书点头,瞧户部送来的几大箱子的银子,心中却是哼哼了几声。
从前礼部要银子,户部叽叽歪歪拖拉半天。
还得陛下的大婚,今天一早去要的,现在就送来了,还多了两大箱子。
这老家伙,这会儿倒是大方!
不过,陛下的大婚,还能吝啬不成?
反正多的勋贵抄家呢。
瞧着,很快是藩王了。
“可这些藩王来京城,是为了上贡一事,关乎一致的利益,暂时联手,也很有可能。”
“那是之前。”
户部尚书有不同的看法,他对利益还是颇有研究的:“上贡的改变,传到封地的时候,没有藩王会高兴,觉得朝堂在压榨他们。”
“藩王在封地我行我素惯了,哪里会甘愿被逼着交钱。那自然会气呼呼上京。”
“可在路上,听说宣平侯府倒下了,矜家的事情也摆在明面上了,矜桑鹿还会是皇后。”
“那他们得掂量掂量,也会知晓,上贡的策改,是逼着算计矜家的藩王上京。”
“如果没算计矜家呢?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有和朝堂对抗的底气。”
“上贡关乎的利益是大,可和王位比起来呢?本尚书想,他们自会有分寸。”
话落,又补了几句:“藩王在封地称王惯了,心思不向着朝堂也很正常。可谋反废银子啊,他们连上贡的银子都不舍得交,还舍得拿银子谋反?”
礼部尚书听着,很是认可地点头,又蹙眉说:“罗王呢?他可有钱了。”
“有钱好啊。”
户部尚书说着,笑得贼眯眯的:“他若是想不开,想和邯郸王一起造反,到时候,他的钱,还不是朝堂的,会入我们户部。”
话落,还看向礼部尚书问:“奇怪,陛下大婚的公文都发出去了,还有几位藩王没有上折子,说来京城。
这可是陛下的大婚,普天同庆,怎可不来京城?”
礼部尚书听着,还去拿了要进京的藩王名册,翻了翻,忽地还意味深长道。
“昭王,他敢来吗?当年矜夫人和先皇的事情传出来,先皇的皇位岌岌可危,大半的朝臣都拥立昭王。”
“后来矜将军断臂离京,先皇稳坐龙椅,昭王去了封地,四十年不曾入京。”
“太上皇和陛下的登基大典,昭王府只送了丰厚的恭贺礼,这每年上贡也是中规中矩。”
“低调得仿若不存在一般,四十年不曾有人提起矜家,也没人敢提昭王。”
“现在,矜家敢入京,他,敢吗?”
户部尚书听着,若有所思,知晓矜桑鹿身份的时候,他们都是翻了卷宗细看的,对当年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也是一清二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