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以,“开玩笑”的语气和胤禛说了这事。
然后就当做对这事不以为然一般,之后半点都没有在做出在意这事的举动来。
怡亲王胤祥虽说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的,但听到了胤禛的耳朵里,就不是开玩笑了。
他心里知道,怡亲王胤祥既然会把这事说出来,那心里对此就肯定有些意见。
不过孔子《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面对年羹尧如此的举动,胤禛特意在朝廷上大谈自古以来的君臣关系,以图点醒年羹尧。
然而年羹尧不知道是对此不屑一顾,还是压根就没有觉得胤禛说得是他,行事作风丝毫没有半点改变。
说了两次年羹尧依然不改后,胤禛心里是真对年羹尧恼怒了。
胤禛的心腹有人察觉到了胤禛对年羹尧态度的变化,于是趁机上奏,建议扣留年羹尧。
但被胤禛拒绝了,一来是胤禛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势,二来胤禛一向都喜欢谋定而后动,他还算是顾全大局的那种性子,之前可没有想过要除掉年羹尧。
如今各方面都没有安排妥当,突然将年羹尧拿下,会造成朝堂尤其是西北那边动荡。
胤禛可是想要武功的,还特意设置了西宁办事大臣这一职位,这职位全称为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也就是驻藏大臣的前身。
他之前是准备筹备两年军械、军械、银粮,然后后面看准时间在西北来一个大的。
但现在看来,年羹尧打仗的本事有,但要是再让他立功,他怕真的是要上天。
因此对年羹尧,胤禛心里现在的底线就是——人可以不杀,但一定要调离西北。
因此,在年羹尧十二月底启程回西北的后。
胤禛一边继续稳住年羹尧,又以褒奖他平定青海及其他少数民族叛乱的功劳,特赐年羹尧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职(由次子年富世袭)。
另外一边,胤禛开始拉拢以岳钟琪为首的,之前青海大捷时候,名义上是年羹尧下属的将领。
并且在与封疆重臣们的密折批示上暗示自己对年羹尧的不满,并明示相关大臣要及时表态,最好还能就己所知揭发年羹尧的大小罪过与劣迹。
胤禛暗示的这些人里,不乏有一直都看不惯年羹尧所作所为的人。
不过胤禛觉得年羹尧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且天高皇帝远的,真要造反,打到京城来也需要一些时日。
对于胤禛来说,反而隆科多让他更加寝食难安。
隆科多一直参奏年羹尧的事情,让胤禛心里一直很是不爽。
年羹尧该不该参奏?
该!
他干得那些事情,的确应该参奏。
但问题是,隆科多参奏年羹尧的动机却是暗藏私心。
年羹尧之前说隆科多指示自己的小妾李四儿卖爵鬻官,这事还真不是在乱说。
其实这事早在先帝时期就有,不然那,“佟半朝”的外号是怎么叫出来的。
胤禛继位后,因为是隆科多保驾护航的,所以对于佟家的势力他是半点都没有清算。
如今的佟家还是,“佟半朝”。
这也是为什么隆科多极为不爽年羹尧的原因。
在,“佟半朝”的佟家面前,年羹尧算哪根葱呀!
竟然敢和他横,抢他的,“生意”。
别看胤禛让自己的心腹推荐人才,事实上如今大清官员绝大多数的调动还是吏部在管,自从胤禛上位后,隆科多就一阵在管着吏部,其中可捞了很多油水。
比起年羹尧,胤禛更忍不了隆科多,时不时就要倚老卖老对自己指指点点一番。
虽说站在外人的角度上讲,两人是半斤对八两,差不多,五五开。
但谁让年羹尧是外放,而隆科多天天都在胤禛面前晃悠。
俗话说,“远香近臭”,自然胤禛对两人的不喜程度不一样。
翻了年,胤禛就找了一件事把隆科多发作了。
在胤禛继位后,就让隆科多的次子玉柱当了銮仪使,这次就借着玉柱在担任銮仪使期间贪污受贿,犯了和隆科多当年一样的错误为由,将夺职罢官,交由隆科多管束。
并且以此为由,夺了隆科多九门提督的官职,让他回去好好教导儿子。
隆科多虽然因此心里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觉得是前兆。
但胤禛太会做戏了。
夺了隆科多的官职后,立马将隆科多叫到了御书房,对其推心置腹一番。
还拿当年先帝时期隆科多在担任銮仪使时候贪污被人捅出来,然后先帝给予他惩罚做例子。
说是自己就是因为看重他和玉柱,所以才会罚得严,让他们好好涨涨记性,改了性子。
这话还是能说得过去的,因为玉柱就是李四儿给隆科多生的儿子,隆科多平时可是一点都不会委屈了玉柱,对胤禛求官,也是替玉柱求,丝毫没有想起自己的嫡长子,更何况是打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