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昴带入胤禛的立场去想,行事倒是越发从容不迫,在外人看着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颇为荣辱不惊。
对此不单单是不少人高看了弘昴一眼,胤禛对弘昴也越发满意起来。
与之相对的就是弘时!
胤禛的脾气也上来了,既然弘时愿意玩自污,也不愿意积极努力上进,以求让自己多看他一眼,一点都不把他这个做汗阿玛的放在眼里,那他也不用把弘时当做儿子放在眼里了。
所以胤禛直接把弘时从会考府提了出来,他也不用参与朝堂上的事情了,直接让弘时领着一群书生修史。
但值得一提的是,修史明面上的领头的人却不是弘时,而是怡亲王胤祥。
此事一出后,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感觉到皇上这是将弘时在朝堂上边缘化了。
修史这事表面上看的确是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情。
但这是对于臣子来说。
修史可是要静下心来,慢慢修,期间需要整合很多资料,查阅校对很多资料,少说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还是往少了算,修个十几年几十年的史,也不是没有。
因此对于一个皇子来说,修史是被赶出朝堂,被边缘化。
那因为修史而落后好几年的政治锻炼,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追赶上的差距。
毕竟,作为皇帝一般都会锻炼自己成年的皇子办差事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也会防着对方一手,安排就是皇太子,也只会安排一部分政务给他,不会而全盘都交给对方,锻炼对方。
所以在朝廷上大展拳脚的机会其实非常少。
就比如胤祯,成年后,在康熙朝等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等到了西北动乱这么一个时机,得以让他大展拳脚。
而没有这方面的锻炼,你拿什么压住朝臣,不让其架空你,让你当一个傀儡皇帝?
第271章 西北战事
三阿哥弘时被皇上安排去修史的事情一出,看好四阿哥弘昴的人立马激增好几倍。
好在如今弘昴还住在阿哥所,白日里又待在会考府。
现在会考府可谓是大清官员最不见待的部门,恨不得绕道走,自然没几个人敢直接跑去会考府拉拢弘昴。
避免了弘昴,“被迫”成为八贤王第二。
这事传到后宫。
蕙兰自然是欣喜的。
齐妃则是万念俱灰,病得更重了。
除此之外,年贵妃也病得更重了。
她本来还打算,在皇上对三阿哥弘时失望的时候,让人暗中挑唆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昴的关系。
没想好皇上直接快刀斩乱麻,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儿子不孝顺,他直接舍了!
修史嘛,自然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关,不怎么见外人,静静的修史。
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几乎算是半软禁了。
修个几十年的史都有。
如此一来,四阿哥弘昴如今便在朝堂上一家独大。
这比先帝朝的局势更严重,先帝朝时期皇太子胤礽入朝,还有大阿哥胤禔抗衡了。可现在又有谁去抗衡四阿哥弘昴?
至于说出孝后,就大婚,然后上朝议政的五阿哥弘昤。
他可是和四阿哥弘昴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即便是五阿哥弘昤心里也有野心,也想要争一争皇位,但有庆贵妃在,两人之间的竞争也肯定会是良性,不会像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争皇位那样斗得一个你死我活。
在下面的七阿哥弘昸也是如此。
至于说六阿哥弘昼,不是年贵妃看不起他,而是年贵妃就是瞧不上他。
胤禛要是给裕嫔耿氏从包衣旗抬入满洲旗,那六阿哥弘昼还有些希望,而且即便是如此也希望渺茫。
他也比四阿哥弘昴小六岁,最快也要雍正三年大选指婚,雍正四年大婚,大婚后才能上朝议政。
但这也还要三年时间。
年贵妃心里有些绝望和气馁,难道自己这辈子就注定要一辈子永远的屈居于庆贵妃之下吗?
这简直就成了年贵妃如今心里的执念,只要一想想,就觉得胸口发闷,整个人不舒服起来。
年贵妃和齐妃都病了,但后宫并未受到什么影响——反正皇上来后宫的日子也不多。
就在年贵妃为未来三年时间四阿哥弘昴都会在朝廷上一家独大的事情发愁的时候,让她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罗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
西北即将有大战。
她能有今日的地位,近八成都是靠年羹尧。
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年羹尧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
年贵妃如何不担心。
自然也没办法安下心来养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又加重了几分。
胤禛得到了罗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的消息后,一边命年羹尧等人派兵接应被罗卜藏丹津袭击的亲清的蒙古王公,一边命在西宁的侍郎常寿赴罗卜藏丹津军中宣谕,令其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