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太子被废,似乎是已成定局了。
果然十五刚过,年后才一复朝,大朝上便又有官员参劾太子几年前在两淮巡盐,包庇官员、中饱私囊、监守自盗,又有官员参劾太子宠幸侍妾,苛待正妃,德行不修,最后连太子的几个老太傅,一贯爱重他的,只要张口替他分辩,便几乎被群起而攻之,也不敢再替他求情了。
正月三十,潜华帝终于颁了废太子的诏书。
巧的是,废太子的这日,五王爷府里王妃产下了一对龙凤胎。
与此同时,修平侯和容王押送着叛王闻衍、闻玮班师回京,也刚刚抵京。
*
三个月后。
初春时节,万物生发,御花园里终于有了些绿意。
青岩领着两个奶娘穿过了小花园,到了养心殿门前,通传过后,才带着两个奶娘进了殿门。
殿内惜秋正抱着一个在襁褓里的奶娃娃,潜华帝举着一面拨浪鼓前后摇着,只是摇了半天,那孩子也并没笑出声。
潜华帝有些失望道:“教了许久了,怎么还是不会笑呢?”
惜秋笑道:“小皇孙还太小了,这才三个月大呢,哪里能这么快就会笑的,怎么也得四五个月才能笑出声的,如今已会露出笑模样来,这已很好了,万岁别心急。”
潜华帝见那孩子果然眯着眼,张嘴流出口水来,依稀是个笑模样,这才笑道:“是么,让朕抱抱朕的好孙儿。”
语罢小心翼翼的从惜秋怀里把孩子接了过去。
青岩进殿行了礼道:“回万岁,两个奶娘已经带来了,都是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奶水充足的。”
潜华帝道:“那就好,别又跟先前那个似的,把孩子饿着了。”
又抱着那奶娃娃逗了逗,才将孩子交给了两个奶娘,让她们到侧殿喂奶去了。
等两个奶娘走了,潜华帝才看向青岩,道:“朕也有几日没瞧见你了,怎么这些日子司礼监很忙吗?”
青岩顿了顿,垂首答道:“回万岁,春分了,各州府备着春耕,河道衙门也上了折子请旨固修各处河堤,防治春汛,折子是有些多,因此小的这几日未能侍奉御前,请皇上恕罪。”
潜华帝却哼笑了一声,道:“春耕忙,春汛要防,折子多是不假,只是多的却也不只是春耕春训的折子吧?哭着喊着要朕立储的,恐怕也不在少数吧?”
青岩道:“万岁圣明,朝臣们担心国本无依,的确纷纷请旨劝皇上早日立储。”
潜华帝面色淡淡,道:“朕前些日子不是命百官推举储君人选了么,文安阁可拟出名单了,都推举了谁?”
青岩道:“此事几位大人还未整理出名单,兴许就在这两日了,请万岁稍待。”
潜华帝道:“罢了,正好今日闲着,也不必等他们磨磨蹭蹭整理完送过来了,朕亲自去瞧瞧。”
语罢便起身出了殿门,青岩和漱青相视一眼,只得跟了上去。
到了文安阁,果然里头几位阁臣都在,案上累了不少奏章,张常宁最先瞧见潜华帝来了,叫了一声“皇上”,阁臣们都要跪下行礼,潜华帝摆摆手道:“免了,朕来看看你们整理的怎么样了。”
众臣道:“是。”
潜华帝道:“名单理的怎么样了,朕看看。”
张常宁闻言和柯贤对视了一眼,有些犹疑道:“这……还未尽数整理完,皇上不若再等等?”
潜华帝道:“无妨,朕先看看,又还不作数。”
张常宁这才应了一声,取了长长一卷名单过来,在潜华帝面前展开。
青岩跟在旁边也大致扫了一眼,只见开头密密麻麻的人名下,推举的无非两个人,一个是宁王,一个是宣王,数量不相上下,直到后面才稀稀疏疏有了容王的名字,推举老六实王和八皇子的,倒是一个也没见到。
潜华帝看完了,笑了笑,脸上瞧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只是道:“远儿的人望颇高嘛。”
张常宁闻言,面上闪过一丝喜意,只是他很快又把这一点高兴收敛了回去,道:“宁王殿下人品贵重,孝上恤下,又仁善宽和,的确有不少大臣觉得宁王殿下是极为合适的储君人选。”
潜华帝脸上冷了些,沉默了一会,忽然道:“你呢?朕看张卿的名字底下,写的也是宁王,张卿也觉得宁王是合适的储君人选么?”
张大人明显有些紧张,但咽了口唾沫,还是道:“是,臣的确以为,宁王殿下,可担大任。”
潜华帝点了点头,看向旁边柯贤,道:“既如此,柯大人呢,朕还没在名单上看见你的名字,你又推举的是谁?”
柯贤垂首道:“臣推举的是宣王殿下。”
潜华帝道:“哦?你平素不是一向和张卿亲近得很么,怎么意见不同?你是觉得宁王不堪此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