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公,在古代掀起考公狂潮(139)

作者:风肆娘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关与君也很哀愁。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她不是没考虑过往这个方向走,但是她考察过连枷、磙以及稻床等丰收工具,还真是涉及到她的知识盲区了。

况且她也不是学机械的,实在是做不到改良并精进。

“可是……倒也不是无解决之法——”

关与君抬头望向樱萤,对方继续说:

“减产不可怕,‘开源’远比‘节流’更重要。如果能在预知黄河水文的条件下,可以对种植的粮食进行有计划的部署,在有限的田地里将粮食的产量拔到最高……”

关与君兴致盎然:“哦?举个例子说说看?”

“樱萤记得在小时候,家里的大人总是会轮着种小麦和菽,说来也是有趣,种完菽的第二年,那些小麦总是长得又高又壮,还没有虫子咬……”

嗯……轮作,在理。

菽就是大豆,可以起到固氮和改善土壤和作用,而小麦恰恰需要氮素和土壤有机质……

“可是樱萤,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呢?”

“嗯?”

“你说的法子是‘轮作’,而不是‘套种’,作物的总产量照样是没有上来的;况且小麦和菽,都不是吃水的粮食,受不住洪涝的……”

两人又陷入了恍如死寂一般的沉默当中,难道凡人在老天爷的脚底,真得无能为力?

关与君“嚯——”地一下站起:“别灰心嘛,樱萤姑娘,‘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我关与君从来没有轻言放弃过!——”

第109章 苞谷、地蛋与地瓜

关与君满腹心事的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寒隐初的脸拉得比驴还长,就这么坐在龙案后头。

关与君还被他吓了一大跳。

但是她可没工夫管谁又触到了皇帝陛下的逆鳞,她要进行一场豪赌!——

“皇上,我想和您商量一件事,我想去个地方……”

还是冷着一张死人脸:“说说看,允不允在朕。”

“我想去‘鸡笼’。”

在明初时,当商船横渡台湾海峡,常以湾湾北部高山做标记来辨别方向,就是因为地势像“鸡笼”,所以那时候也管湾湾叫“鸡笼”。

关与君甚至严重怀疑,“基隆”就是这么来的。

寒隐初霎时扭过头来,将关与君从头到尾打量了个遍,皮笑肉不笑地问了句:

“你不是才从那出来的吗?怎么,你个太监去青楼还上瘾?再说了,你关与君不是拿天下女子当你的同类吗?处处帮衬着,为什么又忽然用那么难听的词来形容人家了?!”

“蛤?!”什么跟什么呀……

关与君捋了捋头绪:“圣上以为我说的‘鸡笼’,是指青楼?”

“不是吗?”

“不是啊……不是,圣上你跟踪我去青楼?!”关与君满脸不可置信,一副十足受伤的模样。

寒隐初别过脸去,不愿意直视关与君那浅淡到似蒙了一层水雾的眼睛,硬着嘴回应:

“不是朕,是朝中有人告你的刁状,说朕宠幸你过甚;如今你还光明正大地去逛楼子,能不让人怀疑你的为人和用心吗?”

寒隐初想象中的关与君“大为恼怒”一面不仅没出现,小关子甚至还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说实话也做够这‘出头的椽子’了,所以想跟圣上来求去‘鸡笼’……”

寒隐初揣着手,不怀好意地说:“怎么,现在可是觉得‘骑虎难下’了?想跑去养鸡了?……”

可是他的心下等得无比焦灼,只要小关子的一句话,他立马就能帮他出头……他也不在乎他这几日总是去青楼到底干嘛了,只要不是去象姑馆就行……

关与君是没长嘴吗?!怎么还不求朕?!真是急死人了……

可是老家八闽的小鱼,似乎是听出了一些门道:

“皇上,小关公公所说的‘鸡笼’,会不会是和八闽隔海相望的‘东番’啊?……”

“切~你胡言乱语些什么?他好端端地去‘东番’做什么?……”寒隐初刚甩了甩袖子怼了小鱼一顿,发现关与君倒是安静的过分。

寒隐初的喉结上下滑动了一番:“你有病啊!去‘东番’做什么?!——”

关与君略略退后一步,害怕皇帝陛下修长的手指头戳到自己的眼珠上……因为她想赌啊!——

玉米、土豆、甘薯,这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三巨头”,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就是因为它们有产量高、对土肥水要求低、对气候适应性强、受病虫害影响小、便于储藏的等等优点啊!

不仅如此,玉米芯,土豆、甘薯的茎蔓等也可以作饲料,发展畜牧业。

就比如说她和樱萤讨论过的“套种”问题,小麦不可以,但是玉米可以啊!玉米可以套种红薯、大豆和生姜,既不会互争营养,还能提高土地产出,就差她把玉米带回来了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