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非常有性格的人物。
虽然不是唐朝最有名的诗人,也不像李白杜甫那样,被后人所知。
但这个人,绝对是中唐反差最大的一位诗人。
蔓儿见摇光有兴趣。
连忙招手让小宫女将诗集取来。
深蓝色的线装本。
边缘略有些褪色和磨损。
打开第一篇便是《简卢陟》。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摇光只轻轻的念了最后一句。
眼中闪过一丝怅然。
“主子是喜欢这一句么?”
摇光没有说话。
记得在现代的时候,有一句诗红极一时,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不知抚慰了多少劳碌之人的心灵,很多人都为其续写,掀起一股热潮。
而这一句。
就是出自韦应物的这首《简卢陟》。
“蔓儿知道韦应物么?”
摇光随口转移了话题。
“奴婢原本不知,不过找到诗集之后,奴婢特地请教了书库的先生。”
“说来听听。”
瞥了一眼蔓儿信心十足的模样儿。
摇光勾唇一笑,有了些兴趣。
“奴婢才疏学浅,说得不好主子可不许取笑人家。”
蔓儿轻咳了一声。
有些不好意思。
“不会。”
“额,好吧。奴婢知道韦应物原本是京兆韦氏的子弟,是大唐名门。其家族在中唐非常的显赫,人才辈出,一共出了一十七位宰相。和皇室很亲近。韦应物的高祖韦挺和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是发小,曾祖、祖父也都在朝廷任职。只是其本人从小比较顽劣,读书也不出色。”
“后来,十三岁的时候,韦应物以门荫补千牛卫。次之后的第二年又以侍卫官的身份成为唐玄宗的御前侍卫,出入宫闱,陪同玄宗和贵妃扈从游幸。那个时候的韦应物非常的嚣张跋扈,后来,他还写过一首诗描写那时的生活。”
摇光翻开诗集中间。
轻轻地读了那首《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摇光一边读。
一边忍不住笑出声儿来。
年少的时候,依仗着皇帝的恩宠,成了一个无赖纨绔子弟。经常在坊里横行霸道,家里面窝藏着亡命之徒。
清早起来就和朋友去赌-博,晚上还要忙着和东邻的姑娘私会。就连司隶校尉都不敢抓我,因为我每天都在皇上的白玉阶前值勤。
这韦应物的诗。
把年轻时候的自己描写成一个活脱脱的纨绔中二少年。
蔓儿也笑了。
一边笑一边继续讲下去:
“后来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惶出逃,大唐遭遇了浩劫,韦应物也流落民间,生活困顿起来。开始反思自己,收敛起年少时的轻狂,发奋读书。后来,靠着自己的才学考取了功名,主政一方。”
第207章
胤提的大格格, 是在三月里出生的。
孩子出生的那一日清晨,胤提恰好看到一只海东青落在郡王府书房的屋檐上。
所以。
这孩子的小名儿便叫做海东青。
说起来,这个孩子的出生, 原本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
康熙, 胤提本人, 明珠,婉宁,还有伊尔根觉罗氏一家。
尤其是宫里的惠妃。
更是无比期盼这一胎生的是个孙子。
好占住皇长孙的名分,压太子一头。
可惜, 事与愿违。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当时孩子生出来之后。
惠妃知道是个小格格委实气的不轻。
不但直接摔了那套最喜欢的白玉雕花茶具。
就连给婉宁的生育赏赐, 都是贴身嬷嬷负责张罗的。
这些虽然是延禧宫的隐秘。
但也瞒不过摇光的耳目。
很快蔓儿便都告诉了她。
不过。
对于这种婆媳之间的拉扯, 摇光向来都不予评价。
毕竟,不要说是古代社会, 就是现代社会, 很多人家嘴上说着生儿生女都一样。
可是真的生了之后。
还是有很多家庭会不给生了女儿的媳妇好脸色看。
摇光记得,之前在现代的时候, 在网上看过一个新闻, 说的是一家的媳妇生了一个女儿。
月子里吃了十二个南瓜。
婆婆就哭诉着说这媳妇太能吃了,太败家了,养不起什么的。
谁能相信,这居然是发生在物资充裕的现代的事情。
看着如今已经两个月大的小姑娘。
包在浅色的锦被里, 被婉宁抱在怀里。
皮肤奶白。
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左顾右盼的小模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