搂着毛色如雪的金豆儿。
有一搭没一搭的撸着猫毛。
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儿。
这是她的习惯。
一到冬天, 空气里木灵气不足。
人就有些莫名的犯懒起来。
明明屋子里有地龙地炕, 极为暖和。
但就是偏偏喜欢倚在熏笼旁边儿。
总感觉莫名的安心。
其实。
这个年代, 小户人家的熏笼虽然多用于烤火取暖。
但大户人家的熏笼,其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熏香、熏衣裳、熏被子。
算是个风雅的物件儿了。
大多数普通人家的熏笼,都是用竹篾条编织而成,上面有稀疏有孔洞, 便于热力的发散。
式样嘛也很多,或方或圆, 或大或小都有。
这年头儿, 工业不发达,所以还没有什么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什么的。
所以。
京城的冬天是真的很冷。
随便一场雪就能下到半米深。
还很厚。
要是下雪的日子, 早晨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全家老少一起除房顶上和墙根儿里的雪。
否则。
连着几场雪就能压塌庄户人家的房顶。
白天还好,有太阳照着。
蹲在墙根儿底下倒也能将就。
到了夜里就不行了。
气温下降的厉害。
一盆热水泼出去, 马上就能冻成冰摊儿。
人出门都能冻掉耳朵生出冻疮。
所以。
平民百姓晚上一般没事儿很少出门。
早早的就猫着了。
点着油灯, 将熏笼罩在炭火盆儿上。
一家人围着熏笼而坐。
罩上一床被子在熏笼上,把双手放在被子下取暖。
当真是没有比这更舒服惬意的事了。
不过。
咸福宫的熏笼,自然不能是竹篾条编织的。
而是掐丝珐琅的。
熏笼重达一百多斤,通高有一米多的样子, 制作十分的华贵精美。
下面罩着的炭火盆儿,也是用造价高昂的景泰蓝烧制而成。
宫人们为了防止炭盆儿火星子往外溅, 惊着主子。
还心思灵巧的在火盆儿外面, 加盖了两层细细密密的金属网盖儿。
可以说是既实用又美观。
“主子,这是赫舍里老大人和纳兰大人敬上的颁金节礼单, 请主子过目。”
蔓儿穿着一身儿灰蓝色的兔皮青绒夹袄。
撩起外间儿的蓝布门帘儿。
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手里捧着几份礼单笑吟吟的道。
还有七八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颁金节了。
这绝对是大清最隆重的节日。
其规模仅次于圣寿。
每逢颁金节前夕。
朝臣们都会往宫里送贺礼,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年头儿送礼也有讲究。
无论是节日贺礼,还是生辰祝寿的贺礼,亦或是娶妻生子的贺礼。
可都不是当天送。
一般情况下,都是提前半个月就开始陆陆续续的送了。
节日当天只吃宴席,是不收贺礼的。
“唔。”
摇光接过两份礼单。
随意的浏览了一番。
这些贺礼都是归入皇帝内库的。
所以,送到她这里自然没问题。
明珠和索额图的贺礼都差不多,送的除了瓷器、字画和各式各样的金银馃子这些最基本的赏玩之物外,还各有一件珍品压轴。
其中明珠的是一支家传的蓝田冻玉飞仙笛。
“主子,纳兰大人家的这只冻玉飞仙笛奴婢听说过,据说是用整块名贵的蓝田冻玉玉髓雕成,在夏日里握着触手冰凉,肌肤生香。要不,奴婢从内库取来给您瞧瞧?”
蔓儿见状。
连忙凑上前兴致勃勃的介绍道。
“唔,算了。”
大冬天的。
摇光对于冻玉笛没什么兴趣。
含糊的应了一句。
转而看起了索额图送的珍品。
索额图送的是一支黄底青花龙捧寿纹六棱瓶。
六棱瓷器。
这倒是有点儿意思。
不用摇光多说。
蔓儿便让小太监去内库把瓶子取了来。
这只宝瓶,装在一只半人高的紫檀木匣子里。
做工极为细腻考究。
黄色的瓶底,象征着皇家的尊贵。
瓶子的顶部和底部,各有一圈如意云纹。
瓶身上有六条棱,六个面,线条极为优美。
每个面上都有一条五爪金龙,还写着一个篆体的“寿”字。
寓意皇帝是九五至尊。
不光如此。
宝瓶的每一面上都单独装饰着精美的连珠纹、蕉叶纹和香草龙纹。
散发出一种尊贵大气的美感。
这样复杂又精美的工艺。
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主子,这黄底青花龙捧寿纹六棱瓶要不要放在暖阁里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