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昌明点头,“我回去拜见母亲后立刻回营请命,带兵抓拿贺炯明。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郑昌明这回差点死在贺炯明手上,林如玉没有劝他,只给他开了几副将养身体的药方和食补方子,便送他出了青弋巷。
郑昌明离开后第二日,和州便来噩耗:和州太守屈存派去清剿温家庄的官兵虽然找到了被贺炯明藏起来的白银,却有十五人身中剧毒死亡。
得到此讯后,林父林母虽担忧女儿却也没拦着她出城,只将保护她的人又增了几个。腊月二十三小年这日,乔装成男子的林如玉与十五个侍卫从宣州城出发,前去抓拿贺炯明。
出城后连赶了五日的路,林如玉在饶州治县与骆显汇合。此时,贺炯明带着人已经跑到了治县。
见到姑娘来了,骆显吓得不轻。
不等他劝自己回去,林如玉便问道,“贺炯明带了多少人,现在何处?”
骆显回道,“贺炯明带着一百三十余人翻山越岭进入治县,暂时驻扎在距此东南十五里的山洞中。属下已给小公子送了信,小公子很快会派人过来增援。”
林如玉点头,“沈戈在何处?”
骆显铺开地图,将位置指给林如玉看,“承县,承县山中有上千叛军,占山林为寇,此处易守难攻。”
弦音笑道,“若是小公子亲自带队过来,姑娘就能与小公子一起守岁、过年了。”
今日,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
腊月三十,鞭炮声响彻九州,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气味儿时,沈戈偷偷到了林如玉落脚的小村庄时,推开门进入暖烘烘的屋子里,见到坐在桌边剪窗花的林如玉,愣住了。
拿着剪刀的林如玉也愣了,沈戈到了怎没人通报一声?
弦音等人偷笑着退出去,屋里只剩了沈戈和林如玉两人。
沈戈皱眉,刚想问林如玉怎么跑来了,却被林如玉抢了先。林如玉放下剪刀和红纸,笑吟吟道,“我选的貂皮暖和不暖和?”
她一个浅笑一句话,便把沈戈满腹的话都打乱了。既想让她立刻返回宣州,又不舍跟她分开的沈戈上前,用貂皮披风把她裹得严严实实,才抱在怀里。
他赶路过来,身上的衣裳透着寒气,不敢直接抱她。
“挺暖和的。”林如玉轻声道,“今夜咱们一起守岁,一起过年。”
“嗯。”沈戈紧了紧胳膊,“过完年你就回宣州,贺炯明交给我。”
“不要。”林如玉已经来了,没有抓住贺炯明岂会返回,“咱们一块抓人,一块回去,然后就成亲。”
沈戈被“成亲”二字烧得浑身火热,反对的话也说不出来了。林如玉抬头见他傻呆呆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村里有几户人家杀了年猪,到了傍晚时,空气里除了硫磺味儿又添了肉香。骆显从村民家里买了半扇猪肉,三十多人热热闹闹准备年夜饭。
沈戈此行,只带了六个人回来。
坐在桌边与林如玉一块包饺子的沈戈解释道,“人多了怕打草惊蛇,既然贺炯明在山林里,抓住他是早晚的事儿。”
的确是早晚的事儿,林如玉想跟沈戈商量的便是这个“早”和“晚”。不过今晚是大年夜,林如玉不想再提扫兴的人和事儿,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第311章 年夜饭
山村的声声鞭炮声,遥遥传入贺炯明暂居的山洞中,似有若无。蹲坐用石头搭起的灶台边煮粥热干粮的钱兰翠,还以为是锅里的柴火被烧出的噼啪声。
“今儿是大年三十,将军命我从山下买了酒肉回来,兄弟们别喝多了。”
山洞内响起一阵欢呼声,钱兰翠也起身探头望过去,看到采买的官兵放下背篓,掏出十小坛酒和香味儿四溢的烧鸡、油包,她的肚子咕咕叫,忍不住舔了舔唇。
戴夏提着一只烧鸡、一斤酱肉和几样新鲜的蔬菜交给钱兰翠,“翠儿,把这些收拾收拾,给将军送进去。”
“是!”被人当丫鬟使唤的钱兰翠兴高采烈地应了,将砧板放在大块石头上,开始准备年夜饭。在宣州桐油巷住的半年,钱兰翠为了多从母亲手里捞些油水,主动承担了买菜、烧饭的差事,做起饭菜来也是有模有样。
戴夏见她挺利索,便派了个暗卫盯着,自己进里面的小洞向世子报告山下的情形,“此山下的村子里有三十多名饶州军官兵,奉命在附近巡逻值守,带头的副将名叫甄兴是本县人。”
正在细绸上作画的贺炯明头也不抬的问道,“他们真是饶州军?”
戴夏十分肯定,“是,甄兴说话是治县口音,长得也是本地人模样。这三十多人懒懒散散,一看提戈混粮饷的。他们就住在村里,还从村民手中买了不少猪肉,炖肉放鞭炮,大张旗鼓过年。杜成厚带领的宣州军和沈戈带领的右侯卫还围在骆驼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