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绵县那乡下地方能有什么好先生?什么天才放在那都被耽误了。
要让裕哥儿念出来,只能送他去青城山,山上那么些大儒,弟子满天下,就是以后只当个芝麻官也比自己念出来好混。
想着又觉得裕哥儿命好,段家有老太爷和岳父兜底,他想念书就念书。但宁家大房就他一个儿子,当时他如果不从学里跳出来,现在他和娘都在喝西北风了!
宁宣想,就是裕哥儿考不上,他花钱买也要给他买个官当。
以后自己有了儿子,两代人就能接上了。
宁宣把镜子磨得透亮,散了火才把镜子拿给段圆圆看,笑眯眯地问她:“怎么样。”
术业有专攻,宁宣磨得当然比不上老头子磨得好,段圆圆还是昧着良心夸这就是天下第一亮镜子。
宁宣吃哄不吃劝,知道自己磨得没那么好,心里也高兴,临睡前又说要给她打新镜子。
段圆圆还没回话,又听到他说:“开春把裕哥儿接过来吧。”
作者有话说:
今天提前半个小时发。
第38章 宝髻松松挽就
裕哥儿本来就打算好要过来, 只是宁宣不提让他来长住,他还真不好来。
有家人在身边,底气也足啊!段圆圆想到弟弟心里也高兴, 于是很痛快地答应了!
不管为了什么,总归是对她有利的事啊!
段圆圆道:“都听表哥的。”
毕竟不答应也没办法, 接什么人回家要住多久, 这不是她可以决定的事,连陈姨妈都只能做一半的主。
她也只有听吩咐的份儿, 要是裕哥儿不想过来, 他这么大了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段圆圆就这么把弟弟卖了, 机灵的男孩子总要学会自己找饭吃~
想了想她又接着说:“十一月一过,姨妈的生快到了, 我想给姨妈请戏班子回来。”
其实她还想带陈姨妈回一次娘家,不是段家是武家。
以前有老太太管着,再大的场合几个媳妇儿也跟鹌鹑似的,只有听她点戏的份儿。
这点事都不让下头如意,更别说回娘家了。
宁宣没出生的时候让她一个人隔三差五带着宁大姑娘回去, 也不是什么好心思,摆明了是想臊段家的脸,告诉他们——看,你们家的孩子就是个不会下蛋的鸡!
宁宣一出生, 这招不行了。
老太太就觉得陈姨妈举止招摇,心里老想着娘家, 接着就不让她回去了。
陈姨妈这么多年, 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连武老太太的坟都没亲自去磕过, 简直成了她的心病。
段圆圆抓着他的手指道:“娘心里有事, 所以病才一直好不了, 让她跟我娘一起回武家祭拜下祖宗,她好歹心里高兴些,人一高兴精神就好了。”
宁宣慢慢听她说着话,心里起起伏伏,滋味难言,揉着她的手想,难怪娘打圆圆小就宝爱她,比起他这个儿子,圆圆确实对她更好更贴心。
他都没想到这里过,让她生受了这么多年的孝道折磨。
仔细想想,娘的命有一半是靠圆圆吊着。
他眼也不眨地就同意了,把人揽到怀里,下巴抵着表妹橘子味儿的乌发道:“就这么办吧。”
段圆圆也有私心,武太太也想回娘家,但嫁了人的媳妇没事怎么回去?
有陈姨妈在师出有名,她也能回去给爹娘挂坟上香,看看亲友了。
陈姨妈第二天听到就掉了眼泪,抱着段圆圆叫心肝儿肉。
赵嬷嬷也跟着抹眼泪,道:“大姑娘在也就这样了,好日子还在后头,你还舍得丢了他们走?”
陈姨妈哭了一场,点点头说:“不走!我等着年年回去给老太太老爷子上坟,他们养我一场,连根香也没得了去,好歹叫他们知道自己养的姑娘不是白眼狼。”
段圆圆看她心绪上涌,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赶紧岔开话,问她想看什么戏。
二十多年才头一回自己点戏看,陈姨妈浑身都舒坦得很,配合段圆圆痛快地点了皮影戏。
大戏是老太太爱看的,今年她起不了身,再也不能折磨她们的耳朵了!
皮影戏很小巧,只要几个人就能演。
段圆圆在段家经常看,也挺怀念的,娘儿两个迅速凑在一起商量请什么人来。
干脆叫人去段家接人过来唱好了!
话很快传了出去,丫头们听到就开始打哆嗦。老太太喜欢立规矩大家都知道,看戏就是她给家里立大规矩的时候。
老太太的乳娘是宫里犯了错撵出来的丫头,跟她说过宫里的规矩,看戏的时候贵人们身边都得站一群宫女,撑伞递果儿,一整日都不叫弯一点儿膝盖。
院子里空空荡荡的,谁动作不规矩立刻就被看出来了。
老太太就爱在看戏的时候拿眼偷偷看谁又躲懒儿了,要是被她抓住,立刻就要发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