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茜接过两个小本本,“辛苦姑姑跑一趟了。”
徐知霞嗔道:“我还没说辛苦你跑那么远呢。”
“车票也买好了,五天后下午两点的。”
“你姑父让你们早点去县城,县里领导特别开了绿灯,说是这次去的人可以去银行换点港币,不然过去了住旅社都没钱。”
苏茜问:“能换多少啊?”
徐知霞道:“说是一个人能换一百块,这可不少了。”
苏茜也不知道这个年代港城的物价水平怎样,点点头,“好,等那天我和廖叔一定早点过去。”
徐知霞坐了一会儿,看苏茜脚上穿的正是她做的那双棉鞋,心里挺高兴的。
她一开始说给苏茜做鞋也没想太多,后来开始做的时候,韩伯民说人家是大城市来的,未必看得上这么土的鞋子。
她觉得韩伯民的话很有道理,可那时鞋子都做到一半了,只有硬着头皮做完。
这时苏茜见她往自己脚上看,笑道:“姑姑做的这双鞋是我穿过最舒服最暖和的鞋子。”
这真不是拍马屁,这种手工棉鞋穿在脚上真的舒服又养脚。
------------
第221章 出发前的准备
徐知霞高兴极了,“是吗?”
“那只要姑姑还能动,每年都给你做一双。”
两人又说了会儿闲话,徐知霞回娘家去了。
苏茜拿上证件去了廖家。
将徐知霞的话转告之后,苏茜问道:“廖叔,你去了港城打算怎么找你师兄?”
廖叔道:“我师兄应该在港城给人看风水,他也就会这个,这是咱们吃饭的本事。”
“只要他在这个行当里,以他的本事,现在肯定会有一点名气,到时候看你姑父的朋友能不能帮着打听打听。”
廖叔又道:“打听不到的话,我就打算在报纸上登个启事,总能找到我师兄的。”
苏茜点点头,刊登启事比较靠谱,现在报纸中缝里面常有寻人启事。
不过——
苏茜想了想对廖叔道:“廖叔,我估摸着一百块钱换不了多少港币,咱们可能花不了几天,你要登报纸找人估计要不少钱。”
廖叔想想也是,一下犯愁了,“那怎么办?”
“我带钱过去能换么?”
苏茜摇头,“应该不能。”因为这个年代还是封闭的状态,这个钱在国际上没有任何购买力。
人家拿到这个钱就等于是废纸。
廖叔眉头紧锁,“这就麻烦了。”
找师兄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找到的,要是师兄没找到,钱又花光了,那要怎么办?
苏茜小声道:“廖叔,有个办法。”
“你们道观的地窖里头不是有不少瓷器么,你拿一两件有底款的,体积小的,拿过去换点钱应该不难。”
“再就是金子拿过去肯定能换钱,只不过,金子只怕不能出境。”
廖叔眼睛一亮,“那我手里戴几个金戒指应该不成问题吧?”
苏茜想了想笑起来,“应该没问题。”
“不过,要就大大方方的戴着,可别藏在身上,万一被查出来那就麻烦了。”
廖叔嘿嘿一笑,“上次在京城收的东西不多,这回来就过年了,也没有出手,正好派上用场。”
“我挑几个大的带上,那也得有几十克,这我心里就不慌了。”
苏茜没打算戴什么金首饰,乔木已经跟她说了,他那里剩下的七百多美元这次都给苏茜带去。
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港城肯定能用,换港币也方便,这些钱苏茜估摸着路上花费是够了。
隔天便开始了春耕,集体户的知青都早早的起来准备出工。
赵婷婷吃了早饭就提前走了,她得给大伙发农具,不能去晚了。
苏茜和田小卉在灶屋收拾完,这才往仓库那边过去,看今天给派什么活。
走到仓库那边,就看到徐长贵跟一个生面孔的年轻人正在说话,看到苏茜,徐长贵朝她招招手。
苏茜走过去,徐长贵道:“这位是县里农科所的王技术员,这次负责协助我们种杂交水稻。”
又指指苏茜道:“这就是苏知青,种子就是她写信要来的。”
王技术员热情的跟苏茜握手,“你好你好。”
“对了,有个事得跟你们说一下,湘省农科所那边又来了信,说是他们经过实验,发现杂交水稻不能留种。”
“留种之后的种子出现减产,植株退化的情况。”
徐长贵愣了下,“那怎么办?”
王技术员笑道:“种出来的粮食就只能自己吃了。”
“我们已经跟他们说好好,从明年开始,会给咱们县提供足够的杂交水稻种子。”
徐长贵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他就担心这种子供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