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粤绣人生(76)

作者:月满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上到老妪,下到孩童,都知道已经式微的绣帛轩又凭借着一个名叫“粤绣”的绣品起死回生,一夜之间成为了京城里最火爆的成衣店,没有之一。要买到他们的家的衣物等至少得提前一两个月预定。

一时之间,粤绣织品风头无两。达官贵人、土豪富绅恨不得全部衣物都换成绣帛轩出品的粤绣衣物,而家有盈余人家也希望能买一两件粤绣织物来充门面,沾沾粤绣织品所表现出来的富贵之气。

京城里各个年龄段的女子不论是否精通女红,都拿起针线想要仿绣一二,可惜粤绣品用线丰富,针法多样独特,绝大部分人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办法仿出像样的绣品,哪怕样式像了但是绣品没有人家那精髓。

有了这一经历之后,原本嫌绣帛轩的绣品卖得贵的女人也不得不承认人家卖得那么贵是有理由的,因为人家绣技的确独特,没有经过专人指点还真的绣不出其精髓。

粤绣品红了,卖粤绣品的绣帛轩也红了,阮欣月这个粤绣传承者也没拉下。

对于阮欣月的成长经历大家都鞠了一把同情泪,也对其身处逆境乐观向上,不屈不饶练就一身绝顶绣技的本事给予赞扬和钦佩。

对其差点被镇南将军府二公子朱令浩掳掠去做妾的遭遇,京城老百姓深表同情的同时也狠狠地唾弃了朱令浩一把,都说不知这历代忠烈的镇南将军府这么就出了这么一个纨绔不堪的子弟。

而适时对阮家伸出援助之手的长宁公主则受到了民众的称赞,都道长宁公主体恤民情,是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公主。

八月初四午时,虽已过处暑节气,但大越皇朝的京城热浪仍然不减,午时明晃晃的太阳仍有将人烤熟的威力。

这天午时,阮欣月和阮母就乘着绣帛轩的马车前往了京城中最出名的酒楼食为先赴约。

靖康侯府夫人几天前就下了帖子约她们母女这天中午吃饭和谈下绣帛轩开张一个月以来的各种事宜。

到了酒店前,阮欣月先下车,站定后再扶阮母下车。

食为先酒楼是一幢三层楼高的小独栋,一楼大门上的金色字食为先牌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夺人眼球。

阮欣月跟阮母进了酒楼,报上了帖子上的房间号。

“请问姑娘贵姓?”食为先的店小二记忆超群,凡是来过一次的客人他基本都能记得,而眼前这两个人毫无印象,多半是第一次来店里的吃饭的客人。

面前的两个女子容貌不俗,眉宇间能看出相似之处,应该母女关系。

“小女子姓阮,这位是我母亲。”阮欣月稍微做了下自我介绍。

那房间是靖康侯府定的,而眼前这位女子姓阮,莫不就是以绣艺入股靖康侯府门下产业绣帛轩粤绣创始人阮家女?

“问阮小姐和阮夫人好!阮小姐,莫不就是最近以超凡绣技轰动全京城的粤绣创始人阮家女?”店小二作揖行礼后,开口确认到。

“小哥缪赞,当不起这粤绣创始人,粤绣技艺博大精深,非一人就能创造出来的,小女顶多也就算是一个传承者。”阮欣月有点汗颜,继续说到:“技艺超群也不敢当,只不过是术业有专攻罢了。”

粤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上溯何时暂无定论,但据相关王墓考古文物推究,在西汉年间岭南就有刺绣艺人。

唐代,据《杜阳杂编》记载,南海刺绣名家卢眉娘曾以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被顺宗皇帝谓之为“神姑”。

可见,粤绣有如此魅力,是历代岭南刺绣人的智慧结晶。

“阮小姐太谦虚了!当今全京城夫人小姐提起阮小姐谁不赞一句心灵手巧,刺绣非凡呢!”店小二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继续拍着客人的马屁。

而几人的谈话声不高不低,此时来来店里吃饭的客人还不算多,谈话的内容被不少大厅用饭的客人听了去。

很多人听店小二他引领的客人就是最近受到京中夫人小姐热捧的粤绣创始人阮家女,不少人都抬头张望,好一睹其风采。

众人看后一直认为:哪怕年纪还小,身穿的白布素衣难掩其殊色,仪态举止也让人挑不出错处,最让人不可忽视的是双眼清亮有神,灵气逼人,也难怪刺绣绣技艺上能有如此造诣。

“你就是第一个绣出孔雀开屏的姐姐?”阮欣月正要抬脚跟着店小二上楼梯,就被一个小女孩扯住了衣角问道。

只见一个小女孩身穿绫罗绸缎,头上两条啾啾上插着两朵小牡丹花,一看就是非贵即富之人。

此时小女孩那又大又圆的葡萄眼正一眨不眨地看着阮欣月,好像要等着阮欣月说什么大事情一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