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常陆胜平将几乎拜伏到地的上身抬起了一些,将自己看向三好元贞的目光停驻在将军面容偏下方的位置。
“这些天里,京城卿贵多有来劝我,让我收常陆大纳言为养子,幕府谱代重臣也多态度暧昧,一夕之间众叛亲离……”三好元贞叹息一声,“这几日其实我有想过,三好一门的天下或许终究是要落幕了,直到今日见了常陆刑部大辅,才欣慰尚有终忠贞之士。”
“胜平愧不敢当。”常陆胜平顿首,“父亲已经决心起兵谋逆,请殿下速离京城,号召天下忠义之士。”
“仅在月余之前,我还将上洛勤王的常陆大纳言,视作匡君扶政的良臣。”三好元贞却是自嘲地笑了笑,“同族尚且如此,更淡薄的御家人及外藩大名,恐怕更已不用多言,幕府衰颓数代,或许已经失尽人心了吧。”
“殿下……”
“我不会离开京城。”三好元贞看着常陆胜平,售出了自己的决定,“我乃征夷大将军,天下武家之表率,若当真命数无幸,也该以武士的方式告终。”
这位天下至贵的剑豪将军,却是白发渐生,已然知天命之龄。
常陆胜平默然。
“常陆刑部大辅快回去吧,以后莫要再过来了,今天你亦没有来过御所。”三好元贞说道。
“承蒙殿下错爱,源胜平朝臣告退。”常陆胜平重重拜首,呛声说道。
第112章
常陆胜平离开后,三好元贞走到刀架前将打刀放下又拿起,默然许久,最终长叹一声离开了书房,他没有返回寝殿,而是走到了墨即瑶暂居的院子外。
“墨小姐可方便一叙?”深夜拜访孤身女子,三好元贞没有走过去敲门,距离十余丈便停下脚步,隔空向院内呼喊。
短暂的停顿之后,屋中灯火亮起,很快墨即瑶开门走出,欠身道:“我倒是倒是还未安歇,殿下快请进院。”
“子夜贸然拜访,实在失礼了,只是心事难平想起了老师,只是山水遥隔,心中怅然若失,又想到墨小姐跟随老师修习,深得老师真传,一时突发奇想,竟来叨扰墨小姐了,当真惭愧。”三好元贞说着,自己都不禁失笑,这样的理由听起来确实相当牵强。
“人之心性本来微妙,我等剑士虽多经磨练收摄,然静湖也有波动之时,”墨即瑶对此不甚在意道。
三好元贞闻言,自嘲一笑道:“墨小姐豁达,倒是我做作了。”
侍女奉上温茶,三好元贞浅饮一口,忽然道:“我年少多有漂泊,而立之年方才得以回归京城,当时幕府已是名声涂地,大名不智将军,现在回想当真绝境,其时却为有太多感触,细细追究缘由,无外乎有着老师。”
墨即瑶没有说话,等待着三好元贞的下文。
“一夫之力而当天下,多么让人惊叹的壮举啊。”三好元贞感慨了一声,眼神中流露出无限遐思,“我曾深信与老师必能重现神君和文一公的故事,幕府中兴绝非遥不可及。”
三好元贞说的是三好幕府开创者,陆原大明神三好元成和其剑术老师须居文一的故事,七铸国虎便是三好元成为纪念须居文一下令打造,墨即瑶也有所耳闻。
“但终究,只是虚妄一梦。老师,终还是离开了。”三好元贞声音还算平静,只是眼神深处闪现黯然,“多年殚精竭虑之后,幕府声威境况已经远好于昔日,我曾以为即使老师不在,我也总可勉力维持,但实际却是幕政江河日下,如同悬崖上松动的巨石,只能无力地看着一点点倾颓,直到轰然坠落。”
墨即瑶看着三好元贞,什么都没有说,只作为一个倾听者。
“幕府中有不少大人,对于我沉溺剑术颇有微词,却不知道正是亲眼见证,才会愈发艳羡那样强大的力量。”三好元贞低头看了看打刀,略显失落的叹息一声,“我终究还是只能遥望老师啊……”
“与崇光大人同处一世,本就是剑士最大的荣幸与悲哀。”墨即瑶缓缓开口说道。
三好元贞点了点头,叹道:“老师那样的人,或许就像天际的霞光一样,美丽梦幻无法追赶。”
似乎想说的话已经道尽,三好元贞没有再开口。
一阵颇显漫长的沉默之后,墨即瑶忽然道:“出羽长岳死了。”
“哦。”出乎意料,三好元贞相当相当平静,丝毫没有初闻时该有的惊讶,又或者已经听闻的了然。
对于三好元贞的平静,墨即瑶似乎并不意外,她继续道:“出京城之后被截杀,凶手也被出羽长岳的临死贯穿右肋。”
墨即瑶说着,目光牢牢注视着三好元贞:“东国大剑豪前来那日,殿下似乎颇有些虚弱僵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