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结亲的事情村里人差不多也都知道了,见他们带着礼物往张家去,便知道这是去下定,于是都跑过来道喜。
二郎那张黑脸,红遍了一个村子。
张家这边也早就收拾妥当了,等姜家人一到,就把人往屋里迎。
姜晚刚进屋,就被张母塞了一大捧零嘴糖块。
张家其实真的很穷,但看得出来,张家父母真的很努力在给女儿撑脸面。
这些零嘴糖块很便宜,但姜晚感受得到张家父母的那份心意,所以当着张母的面立马塞了一块糖进嘴里,然后笑眯了眼睛道:“谢谢伯娘,真甜。”
张母立马笑起了一脸皱纹,伸手在姜晚的小胖脸上摸了摸。
“伯娘,巧秀姐呢?我去找她玩。”
大人们说事儿,她不爱听。
张母笑着把她带到了张巧秀的房间里,姜晚一进屋,就冲着张巧秀喊道:“二嫂嫂!”
张巧秀的脸轰一下红了个彻底,结结巴巴地道:“可不能这样喊。”
姜晚笑眯眯地道:“反正早晚都要这样喊,还得喊一辈子呢。”
张巧秀的脸红得更厉害了,“好晚晚,还还是像原来那样喊我吧。”
姜晚摇头:“不要,我觉得喊嫂嫂更亲一些。”
张巧秀怎么哄也没能让姜晚改口,反倒让姜晚闹得脸一直通红。
等大人们把正事说定了之后,张母便过来叫张巧秀出去见人。
张巧秀牵着姜晚,红着脸到了堂屋,一抬头,就见二郎红着脸冲自己傻笑。
这下张巧秀的脸红得更厉害了。
姜晚都怕张巧秀的脸再继续红下去血管都会爆,于是赶紧给她用异能缓解了一下。
一屋子大人看着两个年轻人那模样,个个都忍不住脸上带笑。
两方互换了庚帖,这婚事便正式定下了,陈月芝和姜攀心里也松了口气。
二郎今年才十五岁,张巧秀大他一岁,两方父母商量了一下,打算明年再给两人办婚事。
主要是陈月芝觉得二郎年纪小,性子跳脱不沉稳,这会儿成亲不太妥当,想着再长一年,好让他再懂些事。
张家就一个女儿,本来也是想着再留上一两年,这个决定就正好合意。
双方意见高度统一,这婚事更是让人心里满意,于是双方就开始亲家公亲家母的互相喊上了。
苏氏在一旁看着,心里颇有些酸涩。
当年她跟大郎成亲的时候,两家闹得不太愉快。苏家狮子大开口掏空了姜家的家底,又隔三差五的作妖,当时陈月芝和姜攀一度有些不太乐意。
要不是大郎铁了心要娶,苏氏还真进不了姜家的大门。
成亲前就已经让公婆心里有了成见,再加上苏家后来做的那些事情,尤其是到江南之后的事情,更是让她在公婆面前有些气短。
她心里其实明白,公婆只是为人厚道,而且她现在又怀着孩子,所以公婆才没有给她脸色看。
这个未来弟媳对二郎有救命之恩,又是公婆看着长大的,人品和模样都没得挑,这样的儿媳,哪个婆婆不喜欢呢?
苏氏心里生出了一些危机感。
二郎的婚事定下之后,姜家算是解决了心里的头等大事,又安心地恢复了以往的生活。
小山村也到了该种第一季粮食的时候。
但姜家眼下却是抽不出人手来。
第193章 不情之请
姜家现在能干活的人,就剩下大郎和二郎。
指望着他们兄弟二人把这五十多亩田地种出来,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于是姜攀跟陈月芝一商量,便把田地佃出去四十多亩,家里就剩下十亩地,种些自家吃的粮食。
姜晚对种地这种事情还挺好奇,整天跟在两个哥哥屁股后面,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硬生生把自己晒黑了一层。
大郎前段时间堆的肥,也被拉到田地里。
堆肥的味道很刺激,村里好些人家都跟着堆了肥,所以大家一起往地里拉肥的时候,整个小山村的味道别提有多上头。
忙了大半个月,田里的秧苗长便出来手掌长那么一截,看着很是喜人。
堆肥功不可没。
小山村有些人家,并没有跟风堆肥。
他们觉得大郎一个年轻后生,哪会懂什么种地。他们可是伺弄了大半辈子庄稼的把式,该如何种地养地,他们再清楚不过。
但现在他们却有些傻眼。
因为那些凡是跟风堆肥了的人家,秧苗都长得不错。堆肥用得越多,长势就越好。
姜家因为地多,堆肥平均下来,反倒不用村里其他人家的多。
毕竟大部分人家都只有三四亩地。
所以姜家的秧苗长势比着别人家的还稍微差了些。
长得最好的是张巧秀家的,他们家总共就一亩半的地,一家三口就指望着那点地,所以一有空闲就去弄各种东西来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