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乔林扒拉完了一大罐子的饭,吃了两张大饼。李氏连忙解下腰间的葫芦递过去:“给,我晾的白糖水。”
乔林受宠若惊地喝了两口就放下了,说:“你拿回去让孩子喝吧,他爱喝甜的。”
“我给他留了一大碗呢,你喝你的。”
“娘大概什么时候回来?”乔林有些不放心。若是娘回来了,闻到厨房里的鸡蛋味儿,照老妹儿那个性子不得把嫂子生撕了呀?
“不知道。”李氏也觉得有些奇怪,“不过这个点儿如果她们还没从县城回来,那今儿就回不来了。”
“没准可能去老三家住。她也有好些时候没去看老三了。”
李氏迟疑不定地点了点头,可心里总觉得没底。
好像有什么糟糕的事要发生了。
给乔林送完饭,李氏提着瓦罐从田埂间回到村里,刚走到村口,就被两个陌生男子拦住了。
这两个男子生得又高又壮,一身黑袍,看起来颇为不好惹。李氏顿时有些害怕。又一想,这大白天的,他们两个外村人定然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什么来。她缩了缩身子,鼓起勇气问:“你们是谁?”
唐大郎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和蔼一点,他问:“这位娘子您别怕,我们就是路过,跟咱村里的人打听点事儿。”
“哦……”李氏这才放下心来,问道,“你说吧,打听什么?”
“咱这是不是有个大户人家姓乔?你跟他们家熟吗?”
李氏心里咯噔一下。
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打听自己家的事?
李氏转念又一想,该不会是之前婆母得罪的那个江湖人找的什么帮手来寻仇吧?
想到这里,李氏咬了咬舌尖,努力让自己淡定起来,她摇头道:“不熟。他们家整日关着房门,也不出来跟村里人走动,几乎跟俺家来往。”
说罢,她朝自己家相反的方向一指,道:“那边村口那个大树下有村里的老太太,她们经常背着别人谈天说地的,您去找她们问问吧。”
如果是那个江湖人的事,别人确实不知道,这两个人就是问也问不出什么来。
把这两人支走,李氏慌忙小跑着回了家,把院门关得严严实实,才惊魂未定地靠着门板给自己顺气。
一边顺气一边回想刚刚那两个人的穿着打扮。
等一等……
黑色圆领袍、皂靴、蹀躞带上的铜带銙……
那不是不良人吗!
——
——
求月票,求收藏,求订阅,求全订(自动订阅),么么哒(ლ′◉3◉`)ლ
第177章 瞎琢磨
一直到晚上乔林从地里回来,也没再有别的人敲老乔家的门。
李氏不由得松了口气。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两个官差在村头把八卦闲话听了个遍,那些闲得没事干的大娘们争先恐后地把乔家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抖干净了。
因为手上有县令给的令牌,此番出来也算得上是为公务跑一趟,因此唐大郎倒并不担心晚上县城门关了进不去,遂一直跟村口的大娘们从午后唠叨了夕阳西斜。
甚至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婆瘪着几乎没牙的嘴,颤巍巍地拿拐棍用力地捣着地面,呜呼哀哉道:“乔大和他媳妇俩多好的人呀!两口子把那后娘当亲娘孝顺,这要是我家儿子儿媳,我指定疼得眼珠儿似的,哪像她,可着劲儿的糟践!”
“乔老头娶了这么个续弦可真是到了八辈子血霉了!”
八十岁的老太太长吁短叹:“那老头还在的时候那姓吕的瞧着挺像回事!谁曾想他一蹬腿儿,头七都没过那老婆就翻脸了,我听了都觉得唬人,这人咋还有两幅面孔呢?”
她一边感叹,一边嘱咐陪着自己出来的小儿媳妇,语重心长道:“你回头给小栓子说亲可得擦亮眼睛,千万不能娶这种婆娘!”
“那小两口还留了个小娘子呢,好像叫大丫的。这么些日子都没见了,也不知道跑哪去了。”一个较为年轻、头发也没白多少的大娘牙口很好,一边磕着唐大郎带过来的松子一边惋惜地叹气。
一人答:“兴许是去她姥姥姥爷家了?”
“要是去她姥姥家还好呢,没爹没娘的,留下来可不得被吕婆子糟践死!”磕松子的大娘努着嘴呸了一口,泄愤似的把松子壳吐进树坑。
唐大郎殷勤地又从怀里掏出了一包松子儿递给那个大娘,问:“她姥姥?您是说甄氏她阿娘吧,是这个村儿的吗?”
“不是不是!那个甄娘是从县城里嫁过来的,她娘家有个兄弟在大酒楼里当厨子。乔老爷子刚走的那几年乔家还算有钱,家里的永业田就是让吕氏卖了一半还能有三十多亩呢!多亏了有这么多家底儿,人家才肯把小娘子嫁过来,不然县城里的人家谁瞧得上我们这些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