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有道(75)

作者:一只冬虫出墙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完全没想到某人竟敢如此胆大包天忽悠上天的监院,还以为他们是早有准备,一下子没了阴人的兴致,皱着眉头开始思量起如何收场来:这次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接下来怎么应对好呢?

后面监院再也没出什么幺蛾子,仪式顺顺利利地完成。

待到仪式结束,两位师兄弟便自行上前见过同知大人。

因为法事做得顺当和完美,张同知颇为满意,便笑问道:“监院,不知这两位道长怎么称呼?”

监院忙起身,似乎要回答,却像是被呛到了似的,突然一阵咳嗽。

显而易见,监院不想给同知大人介绍这两个白嫖怪,但人家可不惯着他。

两师兄弟也不管监院在一边咳得撕心裂肺,径直上前拱手作揖:“贫道三清山无为道人、松雪道人有礼了。”

“原来是三清山的道长,晋中失礼了。”听见是三清山来的道人,张同知立刻起身回礼。

张同知为何如此礼遇三清山的道人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三清山的来头。

传闻:三清山,永嘉道首,桃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其上多白虎、白玉。有兽焉,其状如豹,有鸟焉,其状如凤,有鱼焉,泣生珠玉。③

天下道观皆出自永乐宫,永乐宫主即国师,国师笃学博闻,主掌永嘉天文地理、善占卜、能祭祀通神;而永乐宫来自三清山,国师便是三清山派遣出山、主掌永嘉修道之人。

神秘的三清山不是一般人能踏足的,自三清山而来的道人即是所谓的山门弟子,天然就比其他道人高一辈。

永嘉道观的每一位观主都是山门弟子,而观主自己收的弟子却不属于山门弟子。

监院作为长青观主的弟子,从辈分上来说就低了那对师兄弟一辈,但他居然敢暗算山门弟子,不知道是年纪大了拎不清,还是脑壳坏了。

或者说是因为那对师兄弟实在落魄至极,一点都不像是得道高人,也不像是去三清山镀金的贵族公子,贵族公子是不会落魄到来长青观揩油的。

监院不知不觉地就把他们当做了道观的普通道人,以为自己可以随意把捏呢。

张同知对此一无所知,还以为监院专门请了三清山的道人来做道场,可见自己倍有面子,因此十分高兴,给监院大大点了一个赞,又安排两位道长也坐到自己身边。

这下子,监院是有苦说不出,原本以为能让这两个无赖颜面扫地的,没想到他们居然得了同知大人的青睐,暂时只能生生咽下这杯苦酒。

法事既然完毕,便是宣讲大会。

讲堂早已经搭好,闻道在族长带领下,上前给诸位大人见礼,得到许可之后便登上高台,开始宣讲。

闻道讲一句,便有传唱传一句,官府特地安排了两名嗓门大的公人轮流传音,务必使得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

分别讲了稻谷和番薯、洋芋、玉蜀的种植流程,由育苗、移栽到施肥、田间管理,其间细节无一不细说,既有理有据,又条分缕析,可以说,闻道是倾囊相授。

闻香居高临下,看着自家老实巴交的大哥由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到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甚至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之情,一时百感交集。

①②出自《广成集》。

③出自《山海经》。

第54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底下众人既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外村来的人),又有频频点头念叨不错、不错的(这一拨是紧跟闻道步伐的闻家村民)。

各县城来的司土君们无一不奋笔疾书,虽然有些听不大懂,但先记下来总是没错的,其中尤以高州县的司土君听得特别诚挚、特别认真(同样是种番薯洋芋,他们种的官田收成只有闻家村的一半)。

待讲课完毕,孙司土即刻命人抬上两大泥板。

闻道便直接在泥板上现场实操起来,一边操作一边再次阐述刚才的理论。

这一场理论结合实际的授课下来,众人皆是有所收获,有的人从一无所知到懵懵懂懂,有的人又从一知半解到醍醐灌顶,还有的人信心满满决定来年要大干一场。

宣讲最后以闻道报出番薯、洋芋、玉蜀的高亩产量到达高潮。

本次宣讲会,各县城除了县老爷和司土来参会以外,还有二三十号大村(地广人多)的里正代表也到现场观摩,大家都对番薯、洋芋、玉蜀匪夷所思的高产量表示惊叹和不可置信。

这要不是有张同知大人在现场背书,大家铁定以为这是哪个傻X没睡醒,净胡说八道呢。

总而言之,如此高产的作物谁不想要呢!?

台下众人无一不露出贪婪和急切的目光,唯有闻家村的人因为早早就把种子弄到了手,所以现在颇有一种稳坐钓鱼台、笑看云起云落的风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