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自己家五品大人的女儿都不配入她长青观学习吗?说什么没有空闲位置,不过都是托词,可恶。
“这下可咋办?”张周氏犯愁了。
姚娘子才要搭话,张同知就进屋了,姚娘子只得上前服侍老爷更衣,洗漱一干事宜,最后两夫妻躺下安歇了,张周氏才好继续刚才的话题。
“老爷,我想送婉儿到长青观修行一段时间。”
“无缘无故怎么要去修行?”
“哪里是无缘无故?”
张周氏只好把大嫂和她外甥的事说了一回,张同知是知道他们自家事的,周氏与大房不和,他也是门儿清,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没撕破脸皮实属奇迹。
老娘从小就偏爱大哥,对此,张同知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怨言,但既然没有分家,面上还是极力维持住和谐,并不轻易指责大哥和老娘。
不过对于大嫂打婉儿主意这件事情,张同知同样大为恼火,他只得一双嫡亲儿女,儿子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女儿也是他的心头宝,绝对不能便宜那个没出息的二流子。
第47章 师兄弟内斗
在永嘉,修道是常事,全境上上下下都喜欢修行,尤其是上层人士特别爱修行,十人里头就有五六人曾经修行过,一点也不扎眼。
修道就像五六十年代上山下乡,或者新世纪扶贫一样,绝对算得上是一种资历,以后和同僚唠起嗑来都心有戚戚焉。
送婉儿去道观修行一段时间,既能避开那个二流子,又不至于和大房彻底开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此张同知立马同意了妻子的想法:“既然你这么想,那就送她去吧。”
“这正是我想和老爷商量的,我想送有什么用,那长青观不肯收啊!”张周氏急眼道。
“为什么不肯收?”
“我听靖国公夫人说,那长青观的陶道媪是宫里出来的,早年在永乐宫修行,后来和几名徒弟去了长青观。
“听说她既自行修道,又会带一些官家女子修行,这些官家女子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官宦世家,婉儿无人引见,想要做她的弟子却十分不容易。”
“我还听说,那长青观不仅教修道明心,还教列传经史、文章著作、琴棋书画,更有妇德、宫廷礼仪、庶务管理等等,在那里修行过的女子无不明史通今,又能著作文章,出来都做了官家大妇呢。”
张同知沉吟半晌道:“既如此好,那更要送婉儿去了,只是不知夫人有什么法子?”
“妾身连靖国公夫人都搬出来了,还能有什么法子?”
“你光靠嘴皮子这么说,人家岂知真假?”
“我一个诰命五品宜人说的话还能有假?”
“夫人,不是我说你,你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吧。那个陶道媪既然是宫里出来的,你区区一个五品宜人,谁知道你是谁啊?”
“老爷!”被自家老爷背刺一刀的行为气得不轻的张周氏,半天都匀不过气来,但又想不出什么强有力反驳的话来,只得自暴自弃道:“那你说怎么办?”
“依我看,不如请靖国公夫人修书一封,帮以说和、说和?”
“咦,这个可以哦,靖国公夫人的信鉴,她总不能装不知道了吧。”
“我看就这么办,明天一早,你立刻修书一封让大昌送去靖国公府,再讨国公夫人的引荐回来。”
“好。”
“只是这一来一往的得有十天,明天我就回府城,再来就得等到下元节,我已经和顾邑令商定在闻家村摆道场,顺道宣讲那番薯的种植。夫人,你是跟我回去?还是留在这里?”
“就十天,妾身还是在这里等着吧,省得回去还要防着那个兔崽子。”
“也罢,明天我和顾邑令说一声,你和婉儿就留下清静几天。”
张同知夫妇商量完毕才熄灯休息。
第二天一早,张同知就收拾人马准备出发,知县夫妇践行,临别再三保证会好好招待张周氏和婉儿小姐,同知大人即安心回镇安府去了。
此后每日,知县夫人都自动过来陪张周氏闲话,顺便看看有什么缺失的,也好添补添补,此事按下暂且不表。
与此同时,城南县南边的长青观中,一青年道人正“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厢门。
“师兄、师兄,你起来没有?太阳都照屁股了!”
那青年道人叫唤了半天都没人搭理,便理直气壮道:“师兄,你没空开门的话,我就直接进来啰。”说罢,不等屋内人反应就一脚踹开厢门。
屋内一道人正高枕而卧,酣睡不起。
那青年道人上前一顿摇晃,硬是把别人从美梦中摇醒:“师兄、师兄,该做功课了。”
“天寒地冻的,做什么功课。”道人睡得正香呢,嘟嘟囔囔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