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日,江南、江北两路漕帮会在扬州聚首,父亲与萧绥他们都会离府。我本想借这次招亲,以为祖母侍疾为借口,留在江府继续寻找兄长,”她叹了口气,“倘若这一次还没有找到……可能,是我的直觉错了吧。”
这些时日,江子若如履薄冰。父亲,夫子,还有府上的这些看着她从小长大的人,仿佛都戴着一层虚伪的面具,她不知该信任谁,不知该怀疑谁,尤其是发现自己似乎被监视之后,连寻找兄长,她都不敢吩咐身边的人,只能靠自己。
而面前这一男一女,分明是第一次见面的外人,她反而忍不住吐露心声。是因为知晓他们从京城中来,对扬州的事并不了解,所以才能毫无负担地与他们闲谈吗?
“总之,”江子若道,“招亲的事,只是个误会,我会与父亲解释。二位如不嫌弃,可以留在江府用了晚膳再走。”
舒窈眨了眨眼:“那你呢?”
“我从未想过嫁人,”江子若笑了笑,眼中多了几分明亮的神采,“我从小便想成为父亲那样的大商贾。为何男子能从商,女子就不行?我与兄长的五官几乎一模一样,从前我就时常扮作他的模样代他出面,这两年有许多麻烦,也是我替他解决的。我一定要守好江家。”
“你要是信任我,我倒是可以让人帮忙,”舒窈道,“我的……嗯,未婚夫,他可以帮你。”
抱也抱过,亲也亲过,她与李明寂的关系,确实与未婚夫妻没什么差别。可这“未婚夫”三字实在烫嘴,舒窈说着说着,自己的脸先红了。
都怪李明寂,好端端的乱认什么身份?这时候就不觉得自己以下犯上了?不过,都说关心则乱,李明寂气成这样,也是因为她,思及此,舒窈的心里又划过甜蜜。
江子若不禁看了李明寂一眼。青年眉目疏淡,又以银面遮掩,一看便不好相与。加之他轻松处理了监视她的人,恐怕城府极深,这样的人,又怎会轻易听舒窈这个小娘子的话,招惹江家这个麻烦?
“二位愿意花时间听我倾诉,我已经十分感激,又如何敢麻烦二位。”江子若摇头。
舒窈可不觉得麻烦,说两句话的功夫而已,办事的又不是她。江娘子在阁楼上飒爽得很,怎么现在局促成这样?肯定是李明寂吓到她了。
她瞥了李明寂一眼,对江子若道:“你不必管他,他听我的话。你需不需要我们相助?”
第168章 秋后
舒窈的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倘若江子若再拒绝,倒显得她忸怩了。江子若起身,庄重地向舒窈行了一礼,“多谢卫娘子、多谢指挥使大人。”
便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有这么一天,她居然会向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寻求帮助,寄希望于面前这个看起来天真干净、不谙世事的小娘子。或许是知道在这件事中,她孤身一人,什么都做不了。与其盲目地听从安排,倒不如抓住眼前的机会,搏一把。
李明寂微微颔首,对舒窈的安排并未说什么。藏在桌下的手却是精准无误地捉住舒窈的手指,轻轻一捏,无声地表达自己的存在感。
舒窈瞳孔一缩,本想凶巴巴地瞪回去,李明寂已经收回手,换上了公事公办的语气,对江子若道:“你兄长遇难的事,你还记得多少?具体说一说吧。”
江子若点头道好。
“半月之前……”
那不过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货运,一队货船载着扬州的米粮、绫罗锦缎、铜器与其他手工艺品,运往京西北路的洛阳县。此外还有一条货船,负责与官员交涉,缴纳漕费。
说了这么多话,江子若有些口渴,为自己另倒了一杯茶。舒窈也下意识看向茶杯,李明寂添了杯茶水递给了她:“漕费?”
“是漕费,”江子若点头,“水患之后,各路有规定,凡货船,都要缴纳一定的漕费,一般交银两。像我兄长带的那队货船,其实主要是负责给洛阳粮仓运粮食,顺便把扬州的手工艺品带到沿途进行贸易,我们提前预估了工艺品的价值,折成银两交至官府。”
李明寂轻轻眯起眼眸:“我为何记得,运粮是官府的事,由转运使负责?”
“朝廷任命的转运使一般都是从京城过来,对本地了解甚少,且随着运粮数额的增加,转运使的人手有限,就会临时招募许多船工、运军。这些运军内部联结,就组成了漕帮,与官府合作,护送官府运粮,并将货物带到沿途贩卖。江家背后的黑水帮,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事,自然不会写到给皇帝的折子里。只要官粮按时送到了,是谁送的、由谁负责,就不那么重要。何况雍朝不限制甚至是鼓励商业发展,运河沿岸贸易的繁荣,为国库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官府百姓都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