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窈天马行空了一会儿,忽然嗅到了淡淡的血腥气。自幼认识各种名贵的熏香,她鼻子很灵,因此也很快分辨出了李明寂身上不同寻常的味道,哪怕他应该已经沐浴了几遍,这种气息还是没有散去。
不知怎的,舒窈的脑海里浮现了谢彦舟的那一句【当心李明寂】。
可李明寂是她救来的人,她看着李明寂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成长成这般模样,他们知根知底,她小心他做什么?
“皎皎?”
舒窈有些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往李明寂怀里埋了埋,“那你好好表现。”
再明显不过的敷衍,李明寂笑,执起她的手放在唇边,道一声好。
眼底的深意晦暗莫辨。
……
三月十五,雍帝重开琼林宴。
险些沦为屠杀场的琼林苑已经被收拾干净,不见半分血迹。宴会的主要场地在金明池旁的临水殿,仪卫排列,数只彩船并排浮于水上,教坊舞伎步伐轻盈,在水中翩然起舞。
此次宴会,文武百官皆在受邀之列。殿中大半都是新面孔,有从诸司中提拔上来的人,也有科举中自荐上来的人,世家权势已去大半。
雍帝颁下圣旨,重新封赏文武百官,二皇子卫慎常在西北御敌,又救驾有功,封安王,赐安王府,随卫慎回京的几位将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赏封,纷纷拜谢皇恩。
看着备受瞩目的卫慎,太子捏紧了拳头。他的母亲、妻子都来自世家,母亲被废幽禁在冷宫,太子妃郑月瑶则因查出有孕,免除流放之罪,但也褫夺封位,囚禁在了禁宫之中。雍帝已经多日不曾传唤他处理政务,他这个太子,名存实亡,若非占着嫡长子的名头,恐怕早就让位给了卫慎。
太子的心里竟冒出了一个荒诞的念头。若是当日世家胜利,今日定然不会这样。他知道他们不会谋害雍帝的性命,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更顺从的皇帝……雍帝做不到,他却可以。
第149章 和亲
卫慎没有辜负离京前雍帝给予的厚望,此次回京,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经过长达一年的征战,大雍征服了都护府以北兴起的数十个草原部落,部落的使臣也随卫慎来到京城,觐见天子。
大雍将北方一带的游牧民族统称为鞑靼族,鞑靼族中又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位使臣便是如今鞑靼族中最强大的部落察塔部的王子,名唤昆弥。
来自草原的王子有着健康的小麦色肌肤、高挺的鼻梁与深邃的眼窝,由于自小在汉人将领的帐下长大,昆弥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原话。宴会上,他向雍帝表明来意,又带来了鞑靼族进贡的肉干、马匹,希望大雍在边境增设榷场,与大雍修茶马之好。
此外,昆弥一笑,再一次道:“我代表察塔部,求娶大雍的公主,请陛下赐婚。”
赐婚!
原本欢声笑语的宴会上顿时变得死寂。
上方的雍帝垂首,淡声道:“此事还需再议。”
昆弥却是笑道:“我族已经表明了诚意,愿意与大雍交好。梁帝在位时,便时常排和亲公主来我族,这是历朝的传统,陛下也不想打破这个规矩吧?”
这是在暗讽大雍不如前朝大度?
已经有几位大臣面露怒色。雍帝淡淡地看着昆弥,嗓音冷了几分,“大雍建朝已有数十年。在此时提梁朝定下的规矩,你是不想与大雍建交了吗?”
昆弥不慌不忙地一拜,做出恭顺的模样,“当然不是,还请陛下息怒。”
宴会在复杂的气氛中继续。
待一行人离开,卫慎面露嫌恶之色,嗓音是浓浓的不耐,“这鞑靼人,就不该给他们提条件的机会,打到他们闭嘴。”
和亲?雍帝适龄的女儿只有一位,那就是嘉懿公主,此外便是与他血缘较亲近的舒窈,不论是谁,都不可能嫁到偏远的草原去,昆弥简直在痴心妄想。
但听昆弥的口气,他们不出一位和亲公主,恐怕难以收场。
胡人骚扰边境,是数百年来帝王都面对的难题。倒不是说雍帝打不过胡人,然而连年的战争,不仅胡人伤亡惨重,雍朝边境的百姓也叫苦连天,大批壮丁征发前线,百姓时常暴动,边防还未解决,又生了内乱,这是雍帝最不想看见的局面。
因此,他才把唯二的儿子卫慎送到西北,表明他的态度,这才安抚了将领与百姓的怒火。
和平的局面来之不易,既然不能打破,便要想想办法,安抚这些鞑靼人。
雍帝沉吟道:“容朕再想一想。”
寻一位宗室女,给个封号,再送往西北,这是历来帝王惯用的手段。但怎么选人,从哪里选人?近来朝中大换血,正是急需用人的时候,雍帝必须慎之又慎,不让文武百官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