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眼看着场面要控制不住了,一个知道张家捐粮的高大衙役终于忍不了了,高声喝骂:“你们这群没良心的东西,真是不值得可怜。
打从你们来到仓山县,我们大人就下令放粮施粥,还想方设法的为你们筹钱筹粮,你们不知感恩,还在城下聚众闹事。
且不说这个,就说张家老爷,那也是给你们捐了万余斤的粮食。
张家老爷仁善,想要找些人去家里做事,只要勤快点,那也是一条生路。
只是你们竟然这样不知好歹,真是不值得可怜的。呸!”说完还呸了一口。
“你说捐了就捐了吗?他捐了粮食我们怎么没看到?”人群里有人不相信。
“是啊!你说捐了就就捐了吗?你们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你们说的话我们不相信。”又一个声音响起。
“他那么好心,怎么不给每个人都发几个馒头?”
“就是就是,他们有点吃的还藏着掖着的,怎么不分出来?”
一百零三章 埋锅造饭
“你说他捐了粮,衙门怎么还给我们喝粥?
是不是都被你们贪了去?”又一个不怀好意的女声响了起来。
“大人来了,快快让路!”衙役眼尖,看到大人的马车已经在城门处了,出声提醒众人。
自古民不与官斗,人们存在惧怕官的观念,被那种隐藏在骨子里的畏惧驱使,即使刚才还愤愤的灾民,听到大人来了,也习惯性的对着城门处跪了下去。
“参见大人!”
一千多人纷纷参拜。
郭大人头戴乌纱,身穿官袍,款式朴实的官服好似为他量身定做,衬托的气势严肃而利落,一身正气,站在车上,给人一种压迫感,让那些心怀歹意的人不敢直视。
郭大人也不让一众灾民起身,只对张家父女示意不必多礼。
“从你们进了仓山县,我们仓山民众不但没有排斥、拒绝接收你们,反倒是出钱出粮,想要安顿你们,想办法让你们安稳的熬过这一冬。
然而你们做了什么?
你看看你们做了什么!
让那些给你们捐钱、捐粮、捐物的人寒不心寒?
你们看看,看看我身后这些马车,那车上的粮食都是你们喊打喊杀,要强抢的张老爷捐的。”县令越说越气愤。
“既然你们不需要我们仓山的人帮助,那就赶紧离开,去找一个你们认为好的地方安置吧!”
“大人,我们错了,我们也是受人蛊惑,才鬼迷了心窍,我们不是恶人啊!大人。”一人哀声道。
“是啊大人!我们错了,不该听信别人的谗言,求求大人收留我们吧!
我们也只是为了能活着才做了蠢事啊!”
哀求声此起彼伏,都是那求饶求收留的。
也有那眼尖记性好的,抓住那个挑事儿的:“大人,就是他挑的头,是他说要抢了张老爷的马车和粮食的。”
有人带头,就有第二个,有两个人把那个撒泼的妇人拉到县令马车前。
因为她被踩踏、压的还没缓过劲来呢,此时也只能任由别人拉扯。
“大人,就是她撒泼耍赖才引起的骚乱。”
不一会儿,就把几个扇风点火的人拉到了前边,等候发落。
“既然你们都是无心闹事,就看看张老爷还愿不愿意收留你们吧!”县令郭廷玉道。
“大人,这些帮助维护我们的人,如果愿意来做工,我也愿意接受,其他的,草民实在是不敢再用他们了,这么容易听信别人的挑唆,以后我用着也怕再出事端,那些已经签下契约的我就带走了,别的我是不管的。”张树君道。
拜别郭大人,让那几个来帮忙的和签了契约的十几个人,把家人一起带往平安村。
虽说是他们的家人都没有签契约,也不能让人家骨肉分离,所以就一同带回去。
有家里只一人的,也有两三口的,更有一家齐齐整整十几口的,老老少少的,粗略估计也有八九十人。
老的老小的小,又都是好久没吃过饱饭的人,走路就有些慢,待到未时,也没走出多远的路,今天是回不到村里了。
索性找一个避风又临水的地方,休息,埋锅造饭。
韩韵早就想到了吃饭的这个问题,就在买馒头和饼子的时候顺带买了两口大锅,现在拿出大锅,做点粥,就着馒头吃也能对付一顿。
有那勤快有眼力劲的在通知休息的时候就跑出去捡柴火去了,赵大海就是其中一个。
第一百零四章 想个办法
“有会做饭的帮忙做饭,能帮着捡柴的都忙活起来,今晚咱们就在这里过夜了!”
于秀儿拉着刚刚退烧还有些蔫蔫的孩子,来到韩韵跟前:“小同,快跪下磕头,谢谢小姐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