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宴请全村,热闹热闹,庆祝一下啊!”这是张老爷子亲叔家的弟媳妇的声音。
这人生性泼辣,不损害她家利益的情况下,人也挺好。
触碰到她底线了,那就是不掰出个子丑寅卯不罢休,人称王辣椒。
她一带头村民们也纷纷高声附和:“对呀!三叔得庆祝一下,热闹热闹。”
张老爷子抬手示意:“好!宴请全村,我这就让树君去买肉,今天咱们全村一起过十五!”
张老爷子是真激动,能得皇上奖赏的普通人,相信全大华也没几个。
一定得好好热闹热闹,告慰祖先。
“好、好、好。”众村民齐声喊到。
村长安排好人,去了砖瓦窑,定砖瓦,之后又回来了。
不敢相信的询问:“叔,这糖浆真的是孩子研究出来的?”
老爷子回道:“嗯,真是。
你来了,就定个章程吧!这个糖浆用的原料咱们村多的是,也可以去别的村收购一些。”
“真的?咱们村就有?叔你没骗我吧?”村长都有些不相信自己耳朵了,他咋不知道他们村有能制糖的东西呢?
“真有,但是说之前咱们得把怎么分成说一下,我们家出方子不出人,村里出人出作坊,我们只要一成利就行。
再有一个,现在县令大人也知道了,咱们是不是也多少给大人掺一股?
也算是找了个靠山了,以后有个什么事儿,看在大人的面子上,也不会太为难咱们。”老爷子分析了一下利弊说道。
第四十五章 有人来取货了
“叔说的什么话,您能把方子给村里,那就是给村民送银子,怎么还能让你家出人呢!
给你们家分两层纯利,给大人分一股是不是有点少?不行就分两股吧!剩下的村里人再分。”村长可是看明白了,三叔家是真的为村里着想,什么都想着村里人。
自己也跟着沾光了,可不能让三叔寒了心。
老爷子也觉得给大人的分成有点少,便没再坚持:“那咱们就签个契约,立个字据,然后该采买的安排人采买,该建作坊的建作坊。
毕竟没几天就秋收了,以后没时间了。
再有我家先拿一百两银子,给村里用做作坊前期开销,等盈利以后再还给我。”老爷子也不墨迹,雷厉风行,就签了字据,才详细说了糖浆熬制的过程。
村长一听用蜀黎杆熬的糖浆,直拍大腿,嘴里叨叨白瞎以前的那些蜀黎杆了,白白把钱扔了,等等……
这边张树君套上马车,带着银子,刚要走就走几个人叫住他。
“大哥我们跟你去,帮把手。”说着三个汉子就一起上了马车。
韩韵听说要宴请全村的时候,就悄咪咪的去了厨房,把昨晚摘下来榆黄蘑都拿了出来,留着宴请用。
跟奶奶说了一声,拿着几个大袋子也跟着去了镇上。不为别的,空间里有的是肉,还花钱去买,犯不上不是。
人们刚散去,村里又来了两辆马车,打听了张家的位置,直接上门来了。
原来是镇上书香阁的东家和县里仓山书斋的大掌柜的一起来了。
两个人进院也不墨迹,直接说:“昨天府城孙家少爷派小斯去找了我们,说张家墨出自您这儿,所以我们也等不得了,大过节的冒昧来叨扰了。”说完还作了揖,拿过来一些礼物。
“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望张东家不要嫌弃。”
“多谢二位掌柜的了,里边请。”张树立读了半辈子的书,考了个秀才后,没想到,到头来还能有人叫他一声张东家,心里美得一批,接过礼物,把人让进院子。
喝了杯茶,相互寒暄一阵,张树立就领了两人去库房看货,让他们随便挑一块,当场研磨书写,验货,满意了再拿货。
两人对墨非常满意,连连称赞,当场每人拿了五十块散装不带盒子的,三两一块。
五十块带盒子的,三两二百文一块。
又细细交代防伪码的事情,说明白防伪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又把韩韵事先准备好的,防伪对照表一人给一份。
其实,防伪码就是阿拉伯数字写成的生产日期,但是他们不知道啊!
还不停的夸赞说这个防伪码好,外人不清楚写的是什么,想作假也无从下手。
张树立又收了六百二十十两银票,心里这个美呀!重来没觉得,原来挣钱这么容易。
“树立啊!那两辆车是来咱家的?”张淑莲来给爹娘送节礼,就看到弟弟站在门口目送两辆车出村呢,便小声问道。
“啊?啊!”
张树立站门口,正做着发财梦呢,被自家四姐一打扰,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四姐啊!
是来咱家的,我做了点墨,人家看上了,来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