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了三年级之后,徐诗情的数学课本上开始出现多位数的乘除,以及分数的加减题目,语文则被要求开始学着写作文和日记,自此之后姐妹俩之间的‘作业战争’就时不时会被打响。
徐诗情弄不明白为什么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会等于十二分之七,按照她的想法答案不应该是七分之二吗?
明明是加法呀,为什么姐姐要把三和四相乘得出一个十二?既然是两数相乘,那分子应该是一一得一呀?为什么三分之一要乘以四变成十二分之四,四分之一却要乘以三变成十二分之三,然后再把两个新分数相加?
既然是两数相加那也应该是十二分之四加十二分之三最后等于二十四分之七,咋就会最后算出一个十二分之七的答案?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答案它还是正确的!!!
看着妹妹那迷茫的小眼神,徐诗梦深吸一口气,让她翻出自己的数学课本,重新给她讲解什么叫约分。
好不容易才将妹妹这边搞定了,沈家的小表弟那边又出了问题,徐诗梦只好将他的寒假作业本拿过来,开始再度讲题。
沈家的表弟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他的数学课程从上个学期开始就出现了解方程,而这小子自从开始学习解方程之后,就被绕在里面出不来了。
“X-5=10,就是问你什么数减去5后等于是10,什么数减去5之后等于10 呀?”徐诗梦尝试引导着小表弟自己想出答案,这样以后遇到同样或者相似的题目,他就可以按照现在的想法解出来了。
“15-5=10。”
刨除X之后,这道题其实就是最简单的一道加减法,只要思路对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所以几乎不假思索沈家的小表弟就说出了这个答案。
“非常正确,现在就按照解方程的顺序,将你刚才的思路写出来。X-5=10,那么X=10+5,最终X=15。你看这道题不就做出来了嘛,也不是很难,只要换一个想法就可以了。”
眼看着小表弟顺利的解出了这道最初级的方程题,徐诗梦欣慰的点点头,总算是教会了一个。
想到这里她又去看自己的妹妹,发现那丫头还陷在分数的加减法内出不来,这让徐诗梦有些忧心她将来的数学课。
要知道数学这门课程的难度可是循序渐进的,差一点弄不明白,以后想要学明白就只能越来越难。
这一个上午,徐诗梦在辅导功课的过程中‘艰难’的完成了自己作业,这个艰难不是小学生们的寒假作业题目很难,而是教小学生做作业实在是太难了。
尤其是她妹妹,性格和自己那么像,都是又倔又犟,什么问题一旦绕进去,想不明白就是解不开,越急脑子越乱。
她越想学会就越急,越急就越乱,最后连之前学会的解题方法都开始拿不准了。
徐诗梦一看这样不行,在这么下去妹妹就要失去信心,并且对数学产生一种畏惧心,这很不利于她将来的学习。
于是她当即就让妹妹先把作业收起来,跟小表弟一起到外面去玩一会,自己则翻着妹妹的教科书,试图从上面能找寻出一些线索,帮助妹妹打通分数加减的那根经脉。
思来想去徐诗梦觉得不能只去怪妹妹学不会,自己这边也许也有一点问题。这些小学的题目对于徐诗梦这种经历过奥数大赛的人来说实在是太过简单,所以她在教的时候偶尔会带上一些漫不经心的态度,在妹妹学不会的时候又会显得急躁,想着这么简单的问题妹妹怎么就是学不会?
会不会就是自己的这种急躁,间接引导了妹妹的情绪,让她也跟着心急了起来?
想到这里徐诗梦就静下心来,回忆着自己遇到难题时,老师们悉心教导她的样子,一点一点的尝试着以妹妹的角度去看待那些分数题。
还别说,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之后,果然有了些不一样的收获,等到小表弟带着徐诗梦回到屋里的时候,徐诗梦开始耐心有细致的讲解,只是认真的讲题,绝不把自己的坏情绪带进去,尝试引导妹妹自己的解题思维。
这个发放还是有些效果的,在开饭之前徐诗情终于弄明白了约分,并且能够理解为什么刚刚那道题姐姐要先用3和4相乘了。
有进步就好呀,也不枉费自己用了这么多的心思!
饭桌上李桂荣问大女儿:“当老师的感觉怎么样?”
徐诗梦闻言回想了自己这一上午的心路历程,颇为感慨的道:“累,心累!但是当看着妹妹和表弟将我教给他们的东西都学会了之后,成就感真的很能让人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