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他们现在的兵力应该是超过码头敌军兵力的,又制了火药在手,再加上更熟悉地形,这场仗没理由会输。
就像是女人神奇的第六感,她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斐嘉那种人……会乖乖等在码头被她打?他有这么傻?还是说他会仓皇逃离?
但他那日放狠话的样子也不像是毫无准备。
“我也觉得有些蹊跷。”萧景言托腮,“你觉得如果我们是斐嘉,我们会准备怎么做?”
星澜皱起眉。
她突然想起那日谈判结束后,斐嘉最后对她说的话。
——走之前想留给你一句话。
——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和我斐嘉合作的。
合作……其他人……
“我知道了!齐国!”星澜突然道,“齐国一直在玩花样,隐瞒战况!我们一直忽视了!”
“你是说斐嘉会找齐国合作?”萧景言敏锐的问。
“对!斐嘉临走时说,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和他合作,他如果真的想找人合作,肯定不止找我们一家!如果他找到齐国,齐皇那个老狐狸十有八九会合作!”星澜如梦初醒。
她立刻冲回营帐内,抽出一摞纸张,思考着应该怎么措词。
“还有晋国,他们两家从来没有底线,只顾眼前利益,不管百姓死活。”萧景言跟进来提醒,“现在是不是赵皇在晋国守着,要提醒他一下。”
“你说得对。”星澜很快落笔,先给贺圣朝写信,分析了现下的情况,提醒他注意提防段玉泽生事。
其实她这段时间一直有和贺圣朝保持联络,毕竟打仗用的是他的人,胜败与否,牺牲多少,都有必要跟他说,只是这里距离晋国路途遥远,再加上码头被控,又不能走水路,即便快马加鞭,信也要月余才能送到,所以两人沟通不多,消息都有些滞后。
她非常信任贺圣朝的能力,相信有他在,段玉泽玩不出花样,但还是尽可能的把最新的军情和她的想法传递给他。
末了犹豫了会儿,在最后加上一句:“如果形势有变,赵国受迫,务必先援赵国,不管段玉泽。”
这句话在萧景言看来有点废话,他知道贺圣朝现在在晋国边境驻有三万大军,如果赵国有变,他肯定会立刻回援自家啊,这有啥好强调的。
但星澜不觉得废话,她比萧景言更了解贺圣朝,知道他是个更看重结果而非过程的人。
如果晋国真的反水,他说不定真能做出强压段玉泽,不回防赵国的决定,因为这样更有效。
但如果因此让赵国防御空虚,让贺声亭他们受到威胁,星澜会非常愧疚。
她匆匆写完第一封信,交由侍从送了出去,然后开始琢磨着写第二封。
晋国那边有贺圣朝,那如果齐皇作妖,谁去应对最合适?
整个华夏局势瞬息万变,这场战争就像一场棋局,一支大军就是一枚棋子,如何移动棋子,如何损失最小的吃掉对方的棋子,如何赢得整场棋局的胜利……都是她这个下棋之人需要仔细考虑的。
她闭上眼,想象整个华夏各方势力的分布如棋盘般呈现在眼前。
——谁的军队在对齐国的距离上更占优势?
——谁的军队即便暂时调离原处也影响不到大局?
——谁值得她十全十的信任?
一个答案呼之欲出。
星澜睁开眼,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戟辉”二字。
第604章 留下一块硬骨头
没有过多久,像雪花一样一份份送来的军情,证明星澜判断的正确。
一直隐藏在暗处的齐国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将原本布防在海岸线的兵力悄悄的往赵国的方向转移,虽然还没有进攻,但已经足以给出压力了。
之前赵国在贺圣朝的带领下共出了十万大军,其中三万跟着他在晋国,七万借给星澜到了卢国。
现在境内兵力不足两万,一旦齐国反水,赵国将非常危险。
当初贺圣朝能做出倾巢而出的决定,也不光是他胆大,也是因为赵国地理位置特殊,是华夏五国当中唯一一个不必防守外邦的国家。
如果外邦敌军想打赵国,无论从四面八方哪个方向来,都要路经其他国。
有这份天然的优势,贺圣朝才会大胆的杀出来,否则也得和现在梁国的玉京秋一样,必须在海岸线部署足够的防御,没有办法全力支援卢国。
也幸好星澜事先就料到,提前调兵布置。
但她还嫌自己想到的太晚,路途遥远,这会儿军令只怕还在路上,多少还是迟了那么一截。
她还给之前驻守在赵国皇城附近的梁国于将军下了急令,叫他去皇城找贺声亭,说带的这五千大军任由贺声亭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