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澜的心又软下来。
她明白孩子的意思,说得是她不计较万大人攻击他,反而替他开脱了罪名的行为。
其实她不是宽容,是早就习惯了,那些对女子偏见的话,她早已左耳进右耳出了。
“是,小亭以后也要承旁人不能理解的委屈,做好心理准备哦。”她笑。
“嗯!”贺声亭重重的点了点头。
星澜原以为说完了这些贺声亭就会去咪一会儿,然后就去准备第二日的登基大典的,没想到这孩子越听越精神,拉着她用他撇脚的句子问了许多问题,都是关于朝堂臣子的。
星澜自然也耐着性子一个个问题的回答他,见解之独到,连殿内其他官员听了都暗暗称奇。
这个女人,确实了不得,眼界高,有内涵,和后宫里那些个只会唱曲跳舞打牌的莺莺燕燕一点也不像。
怪不得皇上,不,现在应该叫先皇了,会被她迷得神魂颠倒。
……
到了黎明时分,天色最黑的时候,宫人找过来,开始给贺声亭做登基的准备了。
小小的龙袍是连夜赶制的,却非常合身服帖。
本来庄重的龙袍穿在半人高的小孩身上看着是有些滑稽的,但经了这两天的折腾和喜怒,贺声亭的神色早已不似同龄男孩的稚嫩和惶恐,反而沉稳有加,已经隐隐有了些他哥那一张臭脸的影子。
等到了时辰,星澜一路陪伴在他的身后,与他一共参加祭祀和典礼。
在他体力不支的时候支撑一把他,在他意识困倦的时候帮他提神,然后一步一步,将他送到那张原属于贺圣朝的龙椅上坐下。
看着满朝跪拜的臣子,才隐隐约约想起,她如今不过双十年华,就已经参加过三场登基大典了。
第一场,是她的母亲星千亦登基,那时她被封为帝姬,懵懵懂懂的跟在后边,看她的母亲受万人行礼。
第二场,是她自己登基,同一天还和母亲指名道姓的两名男子成亲,那次的她穿着层层叠叠的凤袍,站在尚严华与玉京秋之间,听着周围人的评头论足,惶恐不可终日。
而这第三场,是她撑着大局,扶持贺圣朝五岁多的幼弟登基。
终有一次,她做了其他人的顶梁柱。
……
贺声亭准确清晰地把给他准备登基时的稿子背了出来,按照他和星澜的约定,中间没有打过一个梗。
朝臣没有一个不知道他不说话的毛病的,看他这会吐词清晰流畅,都放心的多。
整个大典完成的很顺利,从头到尾没有出过纰漏。
但顺利不代表无恙。
墙头的弓弩手射杀了几个偷偷摸摸潜入的刺客,又很快清理了场地,并没有引起多少骚动。
十多个年轻得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学子守在宫门口,想联名上书,不许女子参政,被刑部来的人一口气全带走了……
若没有星澜的周密部署,这场登基大典,只怕会成为华夏史上最混乱的登基之一。
第396章 给我的后妃写信
贺声亭登基后,星澜变得更忙碌。
她一个个面见了所有正七品以上的官员,把朝臣们全部认识了一遍,去掉了几个存疑的官员,又新增了几个,随后亲自去了几次流民聚集之处视察,最后根据各方情况大刀阔斧的改制,删减了军营将士的数量,全部退回耕地,开垦水利。
总之就是忙个不停,别说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了,就是二十四个也不够她用。
她几乎每天都只睡两三个时辰,有几次走在路上都险些昏厥。
忙碌给人充实感,也很容易让人忘记烦恼。
她夜里歇息的时候,有时会暗骂几句撒手不管的贺圣朝,骂他好精明,把她留下来做苦力,比把她卖给星海要划算的多,还盼着他早点醒过来,把这烂摊子接回去,好让她再舒服的睡几个懒觉。
有时候也会想想其他人。
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贺声亭还没办法处理朝政,但他每日除了念书,就屁颠屁颠地跟着星澜。
她做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有些不明白的,就先拿纸笔记下来,回头再慢慢想。
他比星澜想象中坚强努力的多,而且是一位难得的仁君,常以宽容之心看人待事。
这次大的改制让朝臣们都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那些个潜藏的乱臣贼子。
要知道他们原先是准备趁贺声亭把控朝政不利,来顺理成章的掌管大权,没想到这么一折腾,丢了主动权的反而是他们自己。
星澜趁这个机会与几人联手设了个局,迫使其中的两名叛贼自投罗网,然后通过他们顺藤摸瓜的抓出了起来人,连带着下毒之人也被逼供出来。
刑部连夜审查了此人几天几夜,最终还是不得已的告诉星澜,贺圣朝中的毒,确实没有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