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也来了,不过现在得叫周举人了。
周维早在中举后,就接受了很多亲戚以及富户们投献的土地,很快,就将自己的土地免税额度全部用完。
然后每年收的租子,跟家里人商量过后,自己留一半准备以后继续科举的,其他的都留给家里人。
再加上中举后,有不少乡绅地主们送来的礼物。
所以周家的日子,比之前好过了不要太多。
因为日子好了,每天不用勒紧裤腰攒钱,一家人相处和睦,家里人总是变着法地给周维炖补品,生怕周维读书太辛苦,累到脑子。
周维虽然没有搬到县城,但自从听说先生考中进士后,就知道先生一定要回来祭祖的,便拜托村里那种每日出门卖货的货郎,这几日帮忙打听着先生的消息,先生一回来,立即通知自己。
货郎们虽然不往县城跑,但张清远身为松山县的名人,是以回来第二天,全县好多地方就已经传遍了。
等终于收到消息后,周维激动地差不多一晚上没睡。
迷迷糊糊地睡着,突然惊醒,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了,赶紧起床穿衣服,跟那些年一样,摸黑朝先生家走去。
重新走着夜路,周维的心砰砰直跳,有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这条夜路,自己走了两年多,先生的课,自己听了二十多次。
从最开始的充满迷茫,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读书。
接着是听了课后心情激昂,感觉自己科举有望。
但再后来考上秀才,一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满着信心。
最后是考上举人,自己就再也没有摸黑走过这条路了,因为先生已经离开了。
因为有了先生,才有了之后的周秀才、周举人,所以周维始终对这条通往先生家的路,充满着特殊的感情。
偶尔有时候读书读到瓶颈,碰到好多不懂的,完全理不清思绪、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周维就会给自己放一天假。
大清早出门,重新走在这条路上,像是又重新回到了几年前的日子。
随后不知不觉到了县城,走到先生的宅子,默默看着先生家屋顶,放空自己,想想自己读书的初衷,想想家人的期望,再想想先生的教诲。
一直想到饥肠辘辘。
这才给自己鼓鼓劲,随便填饱肚子,往家里走去。
一来一回就是一天。
回到家的周维,仿佛是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动力,重新打开书本,头脑都清明许多,之前的疑惑就算不能一扫而光,也不再纠结,先记录下来,慢慢想就是。
没有先生教导的日子是枯燥的。
这一年里,周维经常会怀念先生的教导,但他知道,以先生的学识,不应该只是偏居一隅,先生他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小小的松山县,留不住这样好的先生。
他不知道先生的追求是什么,他只希望先生可以得到他想要的。
而对周维来说,他知道一个举人没什么份量,所以他现在只想好好努力,以求在未来先生需要的时候,他可以有那么一丝,甚至是两丝的能力,然后尽全力帮助先生。
第400章 老本行干起来
走到先生的宅子时,周维看看天色,嗯,比往常晚了些。
再看看周围,来了不少人,看来大家都知道先生回来的消息了。
跟着众人进到前院书房,周维静静地坐在一边,听其他人激动地讨论着先生考中榜眼的事。
其他时候,众人可能会跟周举人好好攀谈一下,毕竟也是松山县年轻的举人。
可现下,所有人都在讨论张清远的事情,此时此刻,张清远才是绝对的主角,任何事情都要被主角比下去。
大概等了一刻钟,屋里坐了十来个人的时候,张清远才出来。
众人纷纷围上去,一直说着恭喜和感谢的话,周维全程都插不上话,只在一旁看着,干着急。
一番叙旧过后,张清远表示自己还要教导学生,就不多招待大家了。
送人出去的时候,张清远叫住周维。
周维一顿激动,先生果然还记得自己!
等其他人走后,周维再次深深鞠了一躬,“先生。”
“嗯。”张清远将周维扶起来,笑着说:“周维,不错不错!高中举人,一年不见,终于可以当面恭喜你了!”
“跟先生高中榜眼比起来,弟子还差得远!更何况弟子能够考中举人,全靠先生指点!”周维激动地回答。
“好了,这种话就不要说了。”张清远不在意地摆摆手,接着问:“对了,周维,你还有没有想法继续往下考啊?”
这个张清远肯定得问问,如果不想考的话,自己也没必要说接下来的话了。
“弟子想考。”周维认真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落寞,“只是弟子学了一年,自觉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算学上,毫无进展,可能要止步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