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新来的,那我说说我们的这几个月的计划吧,鉴于院试就要举行,我会带着大家继续分析往年考题,讲解文章如何破题,立意,升华这些,现在,我们来看去年的院试题目。”
任窗外的雨再大,也阻挡不了教室里读书人的热情,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张举人讲课。
大约半个时辰,张清远停下来,“好了,我们先休息一刻钟。”
口干舌燥的张老师歇了口气,去书房喝水。
此时的雨已经停了,太阳也出来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好闻的很。
等张清远一出去,屋里立刻跟炸锅了一样。
“怎么样,王兄,是不是不虚此行?”
“感谢李兄!受益匪浅!”
“魏兄,我所言不虚吧?张举人很厉害的!”
“刘兄,谢谢你带我过来,我之前还不相信,没想到张举人真的是大才啊!”
新来的一脸惊喜,介绍他们过来的也与有荣焉。
每个人都充满着对张举人的感激,从来没见过如此大公无私的先生,能够不吝分享自己的经验。
不管张举人承不承认,至少在大部分读书人心中,已经把张举人当成他们的师父了。
看到老爷出来,赵大山跟着张清远去了书房,一边给老爷倒茶,一边说道:“老爷,来的这些人送了好多东西过来,我做不了主,您一会过来看看吧!”
“嗯?”喝完茶,张清远跟着赵大山去了门房,看到满满当当的鸡蛋、糕点、茶叶和布匹什么的,里面甚至有一小坛子咸菜。
张清远叹了口气,“收了就收了吧,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我一会去说一声,让他们以后不要带了。”
面对这样的拳拳之心,张清远是真的受不了。
特别是有几个装鸡蛋的小篓肉眼可见的破,那装咸菜的坛子还缺了个角,可见好多人家里很不富裕,可他们还是送了礼物过来,只为感谢。
时间差不多了,张清远回到教室,先是拱拱手,说到礼物的事:“承蒙各位厚爱,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不过,以后不要带了,作为读书人,相互交流提高就是,身外之物就算了。”
说完,不给众人拒绝的机会,拿起教案,“我们说继续刚才的内容……”
雨停了,完成每日任务的张老汉和徐老太也准备出门遛弯了。
什么?你说回村?那肯定得等下午啊,毕竟昨天跟街上的老头老太太们,还没聊够呢!
从正门出去的两人听到大儿子在教室里侃侃而谈,不由得满脸骄傲。
这是我的儿子!
昨天下午两人出门的时候,已经感受过街坊四邻的热情了,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自己儿子学识渊博,善为人师。
更是得到了不少感谢,里面好多人的儿子或者女婿,都受过张举人的教导。
--
作者有话说:
说实话,这一章写的很有感触,寒门里,能够供出一个读书人,难!寒门读书人想要出头,更难!而寒门读书人能够有一个好老师,难上加难!
第220章 科举?科举?
老两口遛弯回来的时候,张清远那边刚下课。
一大群人从张家宅子里哗啦哗啦走出来,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张举人的厉害之处。
张老汉站住,凝神听了听,没有一个不是在夸赞大儿子,嗯?难道老大真有这么厉害?那些个老头老太太真不是恭维自己?
“老头子,你快点走啊,这么热的天,墨迹啥!”走到门口的徐老太回头招呼。
“哦哦,来了来了。”张老汉赶紧跟上,凑到徐老太旁边问道:“老婆子,你说老大这么厉害,到底能不能考上进士啊?”
徐老太皱眉,“这个不好说吧?进士哪那么容易考啊?”
“可老大都能当他们的先生了!考个进士说不定可以啊。”张老汉表示不信。
“我觉得是咱们松山县的读书人不行,你不是也打听过了,这么多年咱们县一共才出了六个进士,而且像咱家这种条件的,就考上了一个,老大想要考上,怕是难得很。”
徐老太简直是人间清醒,虽说当娘的都觉得自己生的儿子最厉害,可基本的现实,老太太还是可以认清的。
一盆冷水泼下来,张老汉愣了愣神,过了好一会,才苦笑道:“你说的也是,那么多举人一起考呢。”
叹了口气,默默朝后院走去。
这次上完课,状态还不错的张清远送走最后一个学子,跟着出来,站在教室门口,抬头看看雨后的天空,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舒服!
抬眼就看到垂头丧气的张老汉走过来,张清远一脸稀奇,小老头最近不是都是乐乐呵呵的嘛,谁惹他了,不由问道:“爹,咋啦,心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