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该是郎才女貌才对,袁公子有才长得俊,人家姑娘也不差,我还是第一回 见到这么漂亮的姑娘。”
“你们是桥南顾家的姑娘吧?你是姐姐,这位是妹妹?许配人家了没有啊?我家有个大侄子也在青松书院读书……”
“哎呀姑娘家面皮薄,哪能当面问人家这些!再说你那大侄子不是前段时间已经在说亲了么……前头左转走到最里,院子里种了栀子花那家就是袁家了,姑娘快过去吧!”
巷子两侧人家听到动静,接二连三冒出来看稀奇,落在姐妹俩身上的视线满是探究兴味。
顾西芙以前没亲遇到过这种状况,被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直说得面皮发臊,朝指路的人道谢后,拉着妹妹落荒而逃。
反而顾西棠有点不想走,还想听人对自己多夸夸,顺便,也能打探打探袁家的事情。
可惜姐姐太害羞啊。
沿着巷子左转,空气中便能闻到一股清雅花香,越朝里走花香越浓。
站在种了栀子花的院门前,顾西芙这才开始后知后觉的紧张,几次抬手都没好意思叩门。
自打定亲后,她还是第一次上袁家来。
院子外观看着普普通通,是江南民宅惯有的灰墙黛瓦,一进院落,从外面能直观看到里面布景。
虽然院子不大,却干净雅致,能看出主人家是个精致的。
“姐姐,你带我来,是让我给你壮胆的吧?”见顾西芙光站着不动,顾西棠啧了声,“行,了解,这种事情得我来。”
她抓起木门上的铜锁,边叩门边朝里喊,“袁伯母在家吗?顾家小女顾西芙前来拜访!”
顾西芙,“……”
妹妹这一嗓子,把本来清静的隔壁两家,喊出动静来了。
第119章 袁伯母对她,似乎不是那么喜欢
眼看着旁边院子又有人开门探头出来瞧动静,甚至有人隔着院墙高喊“淮生娘,快出来开门,有小姑娘寻上门啦!”
顾西芙羞窘得直想寻个地方躲起来。
袁家这边,好一会里院堂屋才现出人影,缓步走出来。
等看清院门栅栏外仗着的少女,袁母顿了下,方快步走出来。
“顾二姑娘,三姑娘,你们怎么过来了?”袁母打开栅栏上的锁,微笑同两边探头探脑的街坊搭了几句话后,把人请进门,“事先不知道你们要来,家里简陋,我也没什么准备,恐怕要怠慢了。”
顾西芙面对准婆婆,又是初次上门,较为紧张,闻言忙道,“突然过来,是芙儿唐突,打扰伯母了。”
又道,“早上给哥哥送行,在码头正好见着……淮生,听他提说伯母身子不太舒服,我想着有空闲,便过来探望探望您。”
从院门到堂屋,不过数十步距离,中间顾西芙悄悄打量了下院子。
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地面铺着青砖,未见雨后积水,应是主人家打扫过了。
左侧墙角有一口盖着木盖的水井,院墙边上用石头筑起一小片花圃,种着栀子花。
纯白的花朵、花苞点缀在翠绿间,娇俏清新,花香淡雅,使得整个院子多了种别样怡人气息。
这里便是他长大的地方。
几句对话间间,三人已经进了堂屋。
袁母听到顾西芙口中道出“淮生”二字,眸色闪了下,笑言,“是淮生大题小作了,早上起来我身子是稍有不适,但并无大碍,他就硬是不让我去送行,说码头风大,又担心我一人回程……这孩子,自小孝顺。不过顾姑娘能过来看我这老妇,也是有心了。”
顾西棠看了她一眼,袁母虽两鬓染风霜,但是气色看起来并不差,大概稍有不适真的就是一丢丢不适。
只是那一口一声的“顾姑娘”,处处透着疏离,让人听着怪不舒服的。
啧……想了想,顾西棠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忍下去了。
她是天不怕地不怕什么话都能说出口,但是姐姐日后嫁过来,是要跟婆母日日打交道的。
她这边把人得罪了,对方日后未必不会把气撒在姐姐身上。
算了,她忍忍。
既然成了拖家带口的人,总要有点改变。
“伯母无碍便好。”顾西芙抿抿唇,有些羞涩的拿出一枚精巧荷包,“初次登门,这是我自己绣制的荷包,送给伯母当登门礼,望伯母勿要嫌弃。”
藏蓝色调的荷包,锦缎布料,针脚细密平整,绣工极为精致,上面还用银线勾勒了祥云隐纹。
看起来端庄大气又不失礼,很适合袁母这个年纪的人佩戴,可见绣制的人之用心。
袁母视线落在荷包上,随后将之接了过来,“早就听说顾家二姑娘女红极好,这荷包绣得精致,我很喜欢,便收下了。你们先在这里坐会,我去泡壶茶上来,客人上门,总不能连杯茶水都没有,出去别人要说我老妇人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