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说他们三家人在京都这几天,吃住的各种花销——
好在亲戚上门这种事,一年也就一次。
蓝大壮只能安慰自己,忍忍就过去了……
…
年后没多久,就到了蓝胜利一周年的日子。
蓝家三兄弟提前一天就回了家,准备着第二天一早祭拜的东西。
蓝姝虽然是养女,但她一直都记着养父蓝胜利对她的好。
即便养父人已经不在了,但身后的祭拜,她也会记得,并且按时到场。
这次蓝姝回田水村的时候,有小白陪着。
两人开着车到青阳县停了停,买了许多烧纸用品。
纸钱、元宝、纸扎的电视机、冰箱、小车、房子一应俱全,塞了满满的后备箱,才往田水村去。
等他们下午到了田水村的时候,村中老宅里,蓝家三兄弟已经聚齐了。
除了蓝家三兄弟之外,一起回来的还有蓝家的大儿媳妇唐初、二儿媳妇田娜。
蓝思博的媳妇郁夏没能来。
郁夏去年生了孩子,如今她闺女才半岁,一会儿都离不开妈妈。
太小的孩子不适宜出现在这种场合上,所以郁夏情况特殊就没来。
不过常春芳倒是和蓝思博一起回来了。
常春芳在京都已经住了半年时间,不知不觉中,她发现距离老伴儿离开都已经一年了——
这个时候常春芳才忽然感觉到时间过得真快!
她甚至已经开始忍不住在想,自己还能有几年好活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显然,她一年老过一年,时候只会越来越少。
常春芳回首往事,她年轻时候跟老伴儿在村里一待就是几十年,好不容易走出村子,做了生意、挣了钱,那些年的日子其实过得并没有多好。
反而她经历了儿媳妇们对她的埋怨、亲生女儿的嫌弃、连她家姝姝都渐渐的跟她疏远起来……
她好日子没怎么过,老伴也不在了,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
常春芳觉得她的人生过得真失败!
剩下还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日子,她打算让自己过得精彩一些——
等老伴的周年之后,她决定出去走走看看,也学着京都那些有钱人家的老太太,领略国内大好河山!
常春芳这么想着,已经开始有些心情澎湃。
以至于她老伴儿周年的事情,她半点都没有操心。
无论是准备祭品、还是明天一周年在村子里办的酒席,都被蓝家三兄弟分工安排妥当。
…
第二天一早,兄妹四人带着媳妇和男人一起出发,前往后山他们爹下葬的地方。
摆放祭品、烧纸钱,村里一些跟蓝家关系较好的邻里,也都带了些纸钱过来烧一烧。
蓝家虽然是早几十年前的外来户,但因为蓝家兄弟们有本事,所以如今整个蓝家在村中可是数得上的大户!
有不少村民们都给蓝家的面子,所以中午的酒席,蓝大壮请了县城大饭店的厨子和服务员,在家中院子里外安排了十七八桌,都被坐得满满的!
这次来蓝家吃席的村民因为太多,所以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白头发的尖脸老太太,跟一个十八九岁的矮小青年,也坐在了院门外不起眼角落的席面前。
置办酒席负责端盘子的服务员把丰盛的菜品端上桌的瞬间,老太太就拿着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把那些肉菜一个劲儿的往自己的袋子里夹。
她身边十八九岁的青年虽然没有拿塑料袋,但他手上往自己碗里夹肉的飞快动作,也丝毫不比老太太慢。
两人毫不客气的带吃带拿,惹的同一桌吃席的村民们很不高兴!
“许老太!你这样让我们怎么吃?”
“就是说,许富贵,你碗里都夹满了,还往桌上伸手,八辈子没吃过饭一样~!”
这一桌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还是女人居多,所以即便他们认识许家这祖孙两个,但也不知道他们跟蓝家从前的过节。
许老太往常对自家孙子宝贝得紧,听到有人说她孙子坏话,她当即就不高兴了!
“吃席、吃席,能不能吃的到,能吃多少,全看本事!”
一旁满嘴塞着肉的青年,也含糊不清的说,“谁让你们提前没准备好?”
村里确实还有一些老太太吃席的时候也会带上塑料袋,但是那些老太太们大多都是等着一桌子人吃的差不多了,才会拿塑料袋出来收一收。
像是许老太祖孙两个这种在饭桌上‘横行霸道’,不给别人吃饭机会的情况,还真是少之又少!
许老太的话,让同桌的一个两年前从外村嫁过来的新媳妇看不下去了——
小媳妇儿,一摔筷子,起身高声吆喝起来,“大家都看看,这许家不要脸的老太太,总是在村里吹牛说她儿子外面做大生意,多么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