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咸鱼小炮灰带着空间做卷王(12)

沈大卫无法容忍。

走在半路的沈黎打了个喷嚏。

锦娘关心道:“是不是着凉了?”

“应该不是。”

“黎姐姐,我给你看看吧。”

沈开明说:“是啊,让兰缨瞧瞧,病可不能拖。”

“我真没事,你们放心吧。”

9、搭牛车去镇上

沈黎和沈开明一上午砍了二十多跟竹子,结结相连恰好能送到院子里。

没有水池,便拿院子里的大缸接着。

紧接着,沈黎按照现代的阀门做了个竹制的水龙头。

打通所有竹子的内部,找来铁丝布帛拴住相连的部位,又在泉眼附近挖了一个刚好能容纳竹身的沟。

清澈的泉水顺着竹子通道,源源不尽的流向了水缸。

“黎儿,这就成了?”

沈黎神秘一笑,“爹等着吧。”

她把手上的水龙头装在出水口,用力一摁,竹子里的水便被堵在了里边。

锦娘不解道:“黎儿,这怎么又要堵着?”

“娘,这水一直流势必造成浪费,我这个就能随用随取,你看。”

沈黎打开水龙头,里面的水又流了出来。

沈开明瞅着这水龙头,激动不已。

“黎丫头,你怎么想出来这个法子的?”

“我在这里面夹了一块竹片,连着上面的把水,想接水的时候就往上打开,竹片就会贴着竹身,关的话,往下一拍,竹片便会卡住通道,水就流不出来了。”

锦娘难以置信道:“这么简单吗?”

“是啊。”

沈开明不吝啬的夸奖道:“我的闺女就是厉害!”

“哪有,我这次是碰巧了。”

“你们先聊,我去做饭。”

坐在小椅子上扇扇的兰缨一听来了劲。

“娘,我也去。”

刚好还有从山上摘回来的蘑菇和野菜,待会儿煮起了特别鲜。

锦娘拿着小簸箕进了厨房,打开米缸一看,犯了难。

缸里的米已经见了底,吃完今日就要没粮了,眼下也不是秋收的时候,余下的日子要怎么捱?

兰缨探了个小脑袋瓜过来:“娘,怎么了?”

锦娘将余下的米放在簸箕上,笑着道:“没事。”

兰缨见状也不多说什么,打算待会儿告诉黎姐姐去。

她刚转身,不知道沈重行哪里寻了个小凳子坐在门边,这次他没有看着柳树,而是沈黎的背影。

兰缨觉得他奇怪,偏偏又说不上哪里奇怪。

“重行弟弟?”

沈重行一动不动,像个活雕塑。

沈黎一回头,便撞进了一双无神的眼睛中。

怎么看着她?她身上是有什么东西吗?

她没多想,朝着厨房走去。

这厨房密不透风,里面已经熏黑一片,连个简单的灶台都没有,就是一个火堆,上面吊了根绳子,挂着一口黑黢黢的锅。

沈黎想起来今早兰缨带着锦娘采了不少药材,拿去镇上应该能换上些银子,有了钱才好把建个灶台出来。

兰缨往她这边移了两步,眼睛看着锦娘的方向,伸出手指戳了戳她的手背,无声的张了张嘴。

家里没粮了。

这个她早知道了,昨天逮着野鸡回来的时候看了眼。

“待会儿吃了饭,我们两个去镇上一趟,把今天采的药卖了。”

“都听你的。”

沈家村离香云镇挺远的,加上村里没有马车,只有挨着井边的冬伯家有辆牛车,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去。

冬伯是村长的哥哥,年纪四十左右,有一妻一女,每天会帮村里人去镇上带需要的东西。

沈黎带着兰缨出了门,来到村口,还没开口,冬伯就笑盈盈的道:“黎丫头啊,是要去镇上吗?刚好老头子也要去。”

“是啊冬伯,黎丫头这是赶巧了啊。”

冬伯笑了一声,面上皱纹虽多,但是笑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

“这位姑娘怎么瞧着眼生啊?”

“这是我妹妹,前些日子来找我来了,她叫兰缨。”

“冬伯好。”

“好孩子,再等冬伯会儿,我去收拾点东西。”

“冬伯,我们一起帮你。”

沈黎搬起一筐蔬菜,随口道:“冬伯,这菜是拿去镇上卖吗?”

“是啊,就是香云镇的鸿福楼,他们家在各个村子里都收新鲜蔬菜哩,两文钱一斤。”

“价钱这么低,冬伯怎么还卖啊?”

只听冬伯叹息一声,“这不卖不行啊,十里八乡的,蔬菜不卖就只能烂在地里,而且这鸿福楼还是县长的侄子开的哩!”

“那香云镇的蔬菜都是被洪福楼收了?在镇上摆摊卖也不行吗?”

“在镇上卖蔬菜是要交保护费,每月二两银子,卖也是四文钱一斤,我们这些个百姓怎么交的起。”

冬伯提起这鸿福楼是又怨又气,但又无可奈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