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的面上露出心疼,“那一定快痛死了。我生得时候也觉得生不如死,但总体还算有惊无险。只是怀孕真的是漫长的煎熬,每天都吐得不行。”黄硕似乎不愿回想那段时光,皱着眉,有些拧巴。
乔夕颜也没多说,怀胎十月、生子的辛苦也只有真的做了母亲才能体味。她转移话题道:“我与阿硕你一见如故,若是阿硕你不嫌弃的话,不如我们订个娃娃亲如何,也不一定就要孩子们在一起,就算是一种可能。我家循儿可能年岁大了一些,但是胤儿比于你家果儿大个三四岁,当是正好。”
没想到,她这样一说,黄硕立马同意地点点头,“好啊,我还愁过我家果儿日后的归宿呢。若能与周公瑾同小乔的儿子共结连理,倒也不错。以后,我应该还会有个儿子,要不,你再生个女儿?”
黄硕的算盘打得砰砰响。
乔夕颜不可思议地看她,“怎么,你们都很喜欢女娃娃吗?”不久前,周瑜也让她生女儿来着。
“只是觉得女儿毕竟贴心一些。”黄硕笑道,“我也只是说着玩罢了,这怀孕生子还是当顺从你自己的内心,毕竟吃苦受累的都是你。更何况,你的女儿,大概日后是要嫁给孙氏,做宗妇的。”
第80章 渔樵江渚
乔夕颜从不知晓自己儿女未来的命运。
便是此时的黄硕, 对于诸葛亮以外其他人儿女的将来,也是一知半解。
但于乔夕颜来说,倘若为了能多一种与黄硕结为亲家的可能, 生女儿这件事也不是不能考虑。
当然,目前也就只是考虑而已。
大军在赤壁南岸驻扎。
驻扎的半日后,面对长江对岸若铺天盖地般的曹操大军, 周瑜和诸葛亮陷入沉思, 该如何扭转敌众我寡、我军势单力薄的局面。
周瑜领着乔夕颜请了诸葛亮和黄硕泛舟于江上, 一边欣赏赤壁周围的江景、远远地观察对岸敌军的情况,一边共同商议退敌之策。
苏轼的《赤壁赋》曾写“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乔夕颜处于江上时, 当真能感受到那种烟波浩渺之感。尤其是现在正值秋冬之季,江上水雾缭绕、波涛不兴。
诸葛亮更是表示, 若是此时能在船上煨一碗鱼汤,当是十分暖和与惬意的事情。于是, 周瑜和诸葛亮坐在船头并肩垂钓。乔夕颜和黄硕则坐在他们身后, 彼此依靠着,共同欣赏江上的美景。
乔夕颜在给黄硕暖手。黄硕询问诸葛亮道:“孔明, 这样的时节,真的能钓得到鱼吗?”
诸葛亮闻言笑笑, 回答:“自是能的。越是到秋冬时节, 随便在江面上撒一把鱼米, 就会有无数的鱼儿蜂拥而来, 且稍待吧。”
他说完, 乔夕颜和黄硕便没再讲话。反而是旁边的周瑜意味深长地笑问:“那倘若同样是现在这样的时节,孔明你以为可能出现东南风吗?”周瑜把手缓缓地伸出船沿, 让衣袂随着江风任意飞舞,不出意外的衣袂朝着近处的岸上翻飞。
我军地处东南,而秋冬的寒风自西北而来,这是自古人人都知道的常识。
诸葛亮听他这样问,笑意更是浓盛,没直接作答,而是反问:“看样子公瑾已经想好了退敌之策?”
周瑜见状也更笑,“能凭我的三言两语就推断出我有了退敌之策,可见孔明你心里也有了差不多的想法。不如你我倒数三下,一道将各自的想法说出来,看到底相不相同。”
诸葛亮微微地颔首。
周瑜又道:“就劳烦阿颜你数一下。”
乔夕颜不紧不慢地开口:“三。”
“二。”
“一。”
“火攻。”周瑜和诸葛亮异口同声道。他们的嗓音一时洪亮,惊得江面上突然泛起一个渐行渐远的涟漪。黄硕望见了,责备他们,“你们小声点,把鱼都吓走了!”
周瑜和诸葛亮对视笑笑,并不在意黄硕的话语。
周瑜再次询问:“那到底这江风如何?”
诸葛亮看了看天,又看了看江,感受了一会风势,而后才道:“据亮观之,到十月份的时候,这江上一定会刮起东南风。到时只要让火顺着风势蔓延到曹操那边,曹军一定会不攻自破。”
“那既然要用火攻削弱曹军的战力,当是摧毁的程度越严重越好,孔明可有其他什么良策?”周瑜注视着诸葛亮,又问。
诸葛亮想了想,“公瑾应当知晓,曹操从北方而来,北方多不识水战,于江面上受限。因而,如何能在江面上站得更稳,是曹军目前最为忧虑的问题。不如你我就发发善心,为曹军解决这一问题如何?”
“孔明的意思是……”
“铁索连舟。”俩人再次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