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状告他贪污受贿,滥用民力的人,显然并不知道他的深意。”
丛明章尽管不甘心,可是也清楚他们实在找不到郑无疾什么把柄。
无论是这些篆刻的石碑还是几百筐铜钱,都说明郑无疾不是仓促之间准备起来的。
而那些上京告状的人,所说的郑无疾收受的贿赂,和他们每个人名字后头的钱数恰好相符。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这些人主动向郑无疾行贿,而郑无疾当时收下了,却并没有说明这些钱的用途,随后全都用在了兴修水利上。
说他滥用民力就更不靠谱了,郑无疾不但让这些百姓吃饱了饭还有工钱可领,而且工钱还不低。
这些河道修缮开凿完毕,对百姓更是造福不浅。
如果这样做还是滥用民力的话,全国上下可就没有为百姓谋福的官员了。
而且郑无疾做的并不是一锤子买卖。
不但为国家省了钱,还把以后的路都铺平了。
每年每个州都会有工程,都要朝廷拨款。
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只怕不足三分之一。
更难做到像陈州这样上下一心,普惠万民。
陈思敬作为钦差大臣,到这里亲眼见证,对郑无疾不但没有坏处,反而有好处。
无论是丛明章还是姚正和几位知县,都明白郑无疾这一手连环计实在是高妙得紧。
他一开头好像得罪了所有人,可在结局的时候却让人人都得了好处。
就算是有人在心中略有不平,表面上却也丝毫奈何他不得。
如果谁还要在这件事上做文章,那就等于自寻死路。
毕竟朝廷来的人都看见了,回报皇上,郑无疾必然大受嘉奖。
他本来就是皇上亲自任命的,经过这件事只会更受倚重,想要撼动他,只会更难。
第546章 公事公办
开挖河渠的事已经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百姓们按人头领钱了。
没个大半天完不了事,其他人也没必要在这儿干等着。
郑无疾对丛明章和陈思敬说道:“今日下官实在有些失礼,还望二位大人海涵。
如蒙不弃,且请随在下回到府衙,公事暂且不谈,容在下为二位接风洗尘。”
“公事总要在先,这是万万马虎不得的。郑大人的心意我们领了,接风的事押后再说吧!”此时丛明章对郑无疾的态度也有所缓和。
并不是因为他赞赏郑无疾,而是知道了这次前来查验,多半查不出什么来。
既然是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太板着面孔了。
都在官场上,难免有山水相逢的时候,姑且留一线。
郑无疾听了丛明章的话连连称是,一边命人知会七个县的县令,暂时都不要离开。
虽然在这里不便说明到底是什么公事,但一定与自己所管辖的陈州有关。
既然这样就有可能询问各县的县令,难得今天人凑得齐。
徐春君已然先行一步,坐了轿子离开。
郑无疾和陈思敬等人都骑了马,缓缓回城里来。
到了衙门,丛明章方才公事公办,把他们此行奉皇上之命前来查验当地百姓联名上书之事告知了郑无疾。
郑无疾也并不多问,只说道:“我若说没有,难免有空口无凭之嫌。
然自下官上任以来,所做的事情,都有迹可循。
烦请二位大人秉公处置,上可复皇命,下可平民怨。”
陈思敬在一旁听了,不免问郑无疾:“郑大人难道就不考虑自身吗?”
郑无疾微微一笑,毫不在意地说道:“在下虽不及宋荣子,却也知道既在其位,当承其责。毁誉伴身,如风过耳。实则是计较不过来的。”
名声这东西,郑无疾其实看得最轻。
就好比他顶着败家子的名头活了二十几年,一旦浪子回头,当真是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了。
何况人生世上,无论是谁,也难保不被人诋毁。
尤其是做官的,更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
郑无疾命人把他上任以来所有的卷宗邸抄以及相关文书通通找了出来,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桌案上。
丛明章清了清嗓子说道:“那么我们就先从这些查起,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再请郑大人解释。”
郑无疾连连点头,又说:“按照律例,在下从即刻起便回避了。
两位大人如果还想查什么只管查就是,若是嫌这里不方便也可以另寻他处。”
说完他就离开了,跑到后院去看徐春君。
徐春君听见脚步响,便知道是他来了。
对阿蓑说道:“给大人沏茶来,那茯苓糕也端一盘。”
郑无疾笑嘻嘻地进来,向徐春君说道:“这回我能得几日的空闲了,好好陪陪你。”
“大人今日走得早,先喝杯热茶,吃些点心吧!”徐春君柔柔一笑,有了身孕的她,性情变得更加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