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这个时候,西凉却要来大周,此行可见目的并不单纯。
而且还不是随便派了个人来,而是派的西凉的太子和公主,这个举动就很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有大臣上前建议道:
“启禀皇上,西凉这个时候来,表面上是说朝拜,但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打着什么算盘,无论如何,防人之心不可无。”
另外一个大臣一听这话,持反对的意见:
“启禀皇上,属下以为,无论来的是谁,到了大周的国土,都得安分守己,
“当初他们在边境以外,也不能耐大周,而眼下只一队使臣,更是翻不起什么浪花,属下以为,不必小题大做。
“若太过上心,还以为我们怕了他,有失大国风范。”
“王大人此言差矣,西凉向来狼子野心,臭名昭著,若是放任其自由,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总之防范着不是坏事。”
“刘大人说的下官不赞同,但凡是个聪明人,都不会在使臣中生事,害人害己。”
一个话题很快就分成了两派阵营,大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在朝堂中是正常的现象。
若局势一边倒,那才应该警惕。
两边你试图说服我,我试图说服你,如此才能把所有的可能都预想到,有助于皇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个时候,大臣们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些思路,填补皇帝忽略的那一片空白。
朝堂上一下子就吵吵嚷嚷,跟个菜市场似的。
皇帝听着有些头疼,看向底下三位皇子:
“你们仨别杵着,各自说说自己的看法。”
皇帝说的话很随意,但目光却一直望向三人。
很明显,他对三人都是有期待的,无论是不是储君人选,有几分见识总不是坏事。
夜凛排行最长,他先出来说话:
“是,父皇,儿臣以为,西凉上了国书,说要来朝拜,大周自然是热情相迎。
“至于防不防,刚刚两方大臣的矛盾点,在于防了怕对方看出来,不防与我方有安危之患。
“那儿臣想了想,觉得一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防着对方,保证我们的安全,又可以不让对方发现,如此,便两边都不冲突。”
刚刚吵架的那些大臣听到这话,都免了要跟对方争论的心思,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思索状。
确实如此,可以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仔细想想,似乎也并不是不可能。
皇帝听着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又看向夜昊:
“老五呢,有什么想说的?”
夜昊一早上都在神游天外,这会一听皇帝点到他,瞬间惊醒过来。
一旁有官员低着头,赶忙悄悄提醒了一句。
夜昊支支吾吾的回答:
“父皇,对于这件事,儿臣不懂,没有什么想法,便不敢乱发表意见。
“要不然,祸害到一些人,便是儿臣的罪过,既不懂那便不说了,还望父皇见谅。”
皇帝见他如此,叹了一口气,倒也没有怪罪他。
这个儿子向来如此,他对他也不抱什么太大的希望。
能承认自己的不足,没有强行不懂装懂为自己争面子,倒也算坦率。
想到这里,皇帝挥了挥手,脸上并不见怒意。
然后看向老七,问道:
“老七以为呢?”
第334章 皇帝的暗示
皇帝一问湛王,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向湛王看过来。
最近这些日子,湛王很得皇上的器重,大家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
其中,夜凛的目光最为直接。
他的眼神意味不明,看着老七带着一丝挑衅,他也很期待老七能说出什么。
大殿中,江穗宁脊背挺直,对着首位一拱手:
“父皇,这件事对于儿臣来说有些突然,儿臣没有更好的建议,儿臣以为二皇兄的想法甚好。”
湛王这话一说,大家都感觉哪里怪怪的。
也是,刚才凛王说出那些建议时,十分圆满,似乎都没有其他的想法。
大家当然不会想到:夜凛跟西凉有勾结,但是江穗宁要让他们有这个印象。
等以后,事情暴露出来,这就是一个可以侧面证明的证据。
西凉的事瞒得够严实,其他的人并不知道,但这件事一说出来,江穗宁就知道一定是夜凛搞的鬼。
因为,前世没有这件事。
既然不是前世的进程,那定然就是有人故意为之,除了夜凛她想不出还有第二个人。
对于这件事,夜凛刚刚的建议是最为合适的,既然如此,她便干脆的去赞同夜凛的想法,还能给皇帝留一个能虚心纳谏的好名声。
又能给众位大臣留下这个印象,可谓一举两得,算是眼下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