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其他各部也纷纷上报,能有余粮抽出来,虽没有说具体数额,不过微臣估摸大概,一定能让百姓渡过难关。”
皇帝听到这里,面色稍霁,点点头。
“这件事便交给你,务必给朕办妥。”
曾嵩不敢去擦额头的汗,低头应声:“是,皇上。”
等曾嵩退下去,皇帝的一颗心才终于放回肚子里。
按照京兆尹那边的消息,京城的动乱已经平息,户部这边又说京城有粮,如此,京城能维持安稳。
两件他最关心的事情有了着落,接下来就要处理太平仓的事。
皇帝的神情一下沉下来。
他想了好一会儿,让康公公派人去传丞相进宫。
说完,想到自己刚刚看到礼部洪大人送上来的折子,又多补充了一句:
“把礼部的洪大人,也请进宫里来。”
礼部洪安是老臣,最是正直敢说,这件事到这里也该了结了,正好问问礼部的人。
若是别人,自然是寻刑部大理寺,但是牵扯到自己的儿子,便先找礼部。
康公公应声退下。
皇帝把这件事从大局想了一遍。
薛家的职责隶属于户部,照理来说户部也有监察职责,但现在户部尚书曾嵩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这种连带责任,便先放一放了。
事有轻重缓急,先解决完重要的,其他的再慢慢处理。
此时,丞相府。
许丞相和戴幕僚还有杜老,正在讨论着京城的粮食事件。
关于四季粮铺卖十倍精米,和湛王府买双倍糙米还给十五斤的事,都打探清楚了。
粮食的事,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他们却是心知肚明究竟怎么回事。
“依本相看来,湛王实在让人刮目相看。把一手烂牌打得漂亮至极。”
杜老:“是啊,这个反应实在太速度了。
“上回的粮食事件,湛王被凛王坑了一把,收下了凛王全部的粮食,没想到,因祸得福。
“湛王这么多年在外,战无不胜,确实有几分聪慧。”
戴幕僚:“四季粮铺卖十倍的价格,而湛王府却只卖双倍,这回,湛王府名利双收,丞相大人,咱们得防着才是。”
许丞相:“名利双收……
“在如此紧迫的时间,能抓住机会,逆风翻盘,六十万的粮食,怕是卖出了六百万两,这份胆识和布局,毫不拖泥带水,确实漂亮。”
杜老:“是啊,若不是这些粮只是那一大批粮食之中,抢出的一小部分,怕是凛王肠子都要悔青了。
“依属下看,这会,凛王应该也听说了消息,说不好已经急得跳脚了。二人这梁子可是结大了。”
许丞相脸上露出笑意,点点头:
“不错。
“咱们不必插手,就让这二人去斗一阵。
“这两人今后,怕是谁都看不惯谁。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戴幕僚和杜老一下明白过来许丞相的意思,都表示赞同,齐齐拱手:“是。”
戴幕僚:“大人,那我们接下来要如何做?”
许丞相:“先度过眼前的危机吧。”
薛家牵扯到户部,他让夜凛不要有动作,他自己也不宜生事。
他想到刚刚杜老的话,又道:
“这件事是湛王和凛王之间的争斗,我们不必横插一脚,免得惹火上身。”
杜老:“属下也如此以为,就让二人鹬蚌相争,咱们渔翁得利,让他们斗个你死我活才好。”
正说着,外头管家急急来报:
“大人,宫中来了口谕,请大人即刻入宫。”
戴幕僚和杜老一听,两人面色俱是一惊:
“这个时候皇上请丞相大人入宫,怕是为着粮的事。”
许丞相想了想,摇头:
“百姓动乱的事,京兆尹已经禀报过,若有变故,应该是传兵部。粮食的事,曾嵩也已经入宫说明。
“这个时候,皇上传召本相,应该是要处理薛家了。”
许丞相略想了想,心中有了主意。即刻更衣入了宫。
宫中。
大雨中,御书房灯火通明。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外头的雨。
外头,康公公进来禀报:
“皇上,礼部的洪大人来了。”
皇帝:“让他进来吧。”
“是。”
洪安年过五十,看起来就是个斯文的小老头。
他从门外进来,见着皇帝,上前跪地,行了个大礼。
礼部的人最是讲究礼仪,特别是这种老臣,规矩礼仪一丝不苟。
“微臣洪安,参见皇上。”
皇帝摆摆手:“洪爱卿起来吧。”
“是,多谢皇上。”
洪安起身,拱手抵袖:“不知皇上深夜召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皇帝拿了一本折子,里面说的就是薛家的事,递给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