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悯也成了大明史上最年轻的靠着自己的双手本领为先祖平反,使朱氏皇帝颁发“悔已诏”,承认已过,恢复了其祖先荣光的超品公爵。
自崔悯恢复了冠军侯的爵位后,年轻俊秀又单身的公爵的婚事便提上了日程。很多大明的官宦和世家都寻关系提亲,但年轻的冠军侯一概拒绝了。拒得多了,朝堂上暗自传言,这位少年得志的冠军侯眼高于顶,看不上普天下的名门闺秀。使清流世家们对他很不满。后来还出了一种谣言,不愿成亲的少年公爵是看上一位罪犯之女,想娶犯女为妻。满朝清流和御史们对这个骇人听闻大逆不道的消息表示了愤怒和反对。超品公爵怎么能与罪犯之女有瓜葛呢?逼着少年公爵不得不出面避谣,说他从未与罪犯之女有私情,也不打算违背勋贵规矩与庶民连姻。
之后事情便峰回路转了。提亲人潮中,有位老勋贵偶然向他提到了江西布政使司董文贤有个很受宠爱的小女儿,因舍不得早嫁,拖到了二十岁。与冠军侯的家世才貌正相当。问冠军侯是否有意提亲。这一次,不知道是董家的面子大,还是冠军侯厌烦了各方面提亲,他答应了婚事,派人登门提亲。董文贤也对这位大明朝最后一位超品公爵,明晃晃地闪着金光的“金龟婿”颇为满意。江西的董小姐听说这位是昔日京城的四大美男子之一也含羞答应了。令全大明的门阀贵族和官宦们又一次目瞪口呆,大失所望。人们暗自腹诽,冠军侯平日装的多清高自傲忠贞不渝似的,转脸就挑选了家世最雄厚最富贵的董皇太后的娘家侄孙女。这小白脸也太势利了吧。
这次董文贤就是送小女儿到京城与冠军侯完婚的。昨天已经顺利地拜堂成亲了。他今日是特意进宫感激董太后关照的。成亲前他带着小女儿进宫参拜太后娘娘,暗中向太后抱怨着清流御史们的挑刺和不屑,董太后就当场封了董珍珠为汝南郡主,并赐给了金冠首饰等物。给了侄孙女儿一个虚衔身份,以配得上超品冠军侯。也表示了她的态度,堵住了那些见人就弹劾的御史们的嘴巴。
崔悯人品俊秀,立过大功,又是世袭的公爵,深得代宗父子信赖。掌握着天子亲军锦衣卫,本身又机敏过人,连朝廷大臣也多感敬畏,摆明了就是未来百年的恩宠荣光。董家把小女儿嫁给他做夫人,将来生下了小公爵,便是世世代代的亲族了。这对于江西的董氏家族和冠军侯都是件好事。是个双赢。
董太后初次听说婚事时,也很惊讶。不过立刻以深宫女人的政治敏锐表明了立场。赐“郡主”之位,赐金冠首饰,乐于促成这段姻缘。果然清流御史们无话可说,代宗夫妇和太子也是惊奇旁观,朝廷内外对这件婚事都连说匹配,恭喜。
* * *
慈安宫静悄悄的,侍候的太监女官们退下了,庞七卫也退出了檀木殿门外。明亮的慈安宫大殿只剩下了姑侄两个人继续说着家族贴心话。大殿静的像深海静潭。
在娘家亲侄子面前,董太后明显放松了很多。抬呼侄子坐在更近处的椅子上。董文贤在这位董家里积威甚重的老祖宗面前,说了会儿话,也放松了些。凑近了跟姑母乐陶陶得说起了族内老人又添了重孙子的闲话。
董太后慢慢地饮了口茶,突然笑了。脸上现出了一种少见的小姑娘似的狡黠。没头没尾地问:“昨天,有多少人看见了?”
董文贤不甚机灵,楞了下才恍悟。向姑母低声笑道:“参加喜宴的宾客中的十之七八吧。人多手杂,还有些心怀鬼胎的人,故意在堂上碰撞着扯下了新娘子盖头。我的夫人说,那一瞬间,周围看热闹的贵妇小姐们通通鸦雀无声,惊得魂飞魄散。”
董太后意味深长地道:“又有多少人不长眼睛地嚷开了?”
文贤低声嗤嗤笑了:“这倒没有。天底下还没有哪个不长眼的人,敢说董太后娘娘的亲侄孙女的婚礼出差子了。眼睛看错了还有可能活命,话说错了就没命了。这位冠军侯的新娘子是我董文贤亲自送到京城出嫁的小闺女,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孙女儿,哪个敢说不是?只是我的小女儿长得有点像某个人,吓了大家一跳罢了。绝没有哪个不长眼的狗东西敢说我江西布政使家的小姐是劫匪女!他不想活了。”
董太后面容如铁塑般,眼光深沉,缓缓地点头:“说的是。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家的珍珠长相有点像以前的劫匪女。也许冠军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生了爱意,去你家提亲的。”
“正是如此。”董文贤也稳住了心态。心平气和,稳如泰山地说:“这都是小女的缘纷。有缘遇到了痴情的冠军侯。老天连线的是董家与崔家联姻。全喜堂的贵人们都眼明心亮得牢牢记住了。”